《走月亮》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文章情景交融,描绘了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桃源般的画卷: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和菜地……虫鸣、鸟飞、溪流、人语,一切的一切无不充盈着欢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教学本篇课文,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将朗读与想象相结合,透过文字想象画面,感受画面的境界,体会画面中蕴含的情感,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本文的语言精妙、别致,富有诗意,教学中还需着力引导学生加以品味,学会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理解、品析语言,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鹅、卵、俗”等生字,会写“淘、牵、坑”等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背诵第4自然段。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散文的韵味;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激发热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2.调动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细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3.充分调动生活体验,发挥想象,让画面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情感在阅读中体悟、升华。 4.抓住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单元情境】 红领巾广播站《童趣放映厅》 【本课情境】 小小推荐官,童眼探美景--漫话绘月影 第一课时 一、任务驱动,引出课题 1.上节课我们完成了《观潮》的日景拍摄任务,今天红领巾广播站《童趣放映厅》“趣荐好风光” 夜绘专场正式启动!请大家切换成月光画师身份,和玲玲一起走进《走月亮》,在《走月亮》中解锁 “漫话绘月影” 神技,把阿妈的暖语、星跳的溪流———染成会呼吸的月光绘本! 接下来我们开启第二站:漫话绘月影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 ———《走月亮》。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提问,教师梳理:什么是 “走月亮”?谁和谁走月亮?) 师:“走月亮” 就是在月光下散步。这篇充满诗意的文章作者是吴然(出示作者照片),他是云南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曾在《春城晚报》主编儿童副刊《小橘灯》,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篇作品吗?(学生回答:《大青树下的小学》)今天我们再一起感受他笔下的月下温情。 任务一:月纱轻漫卷 梳理漫步景 自读提示:标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一画:“我”和阿妈走月亮走过哪些地方?用“□”画出来。 2.(洱海、淘洗、牵着、鹅卵石、哟、坑坑洼洼、填上、庄稼、风俗、跳跃、泼剌、葡萄、汩汩、稻穗、成熟、镀亮、田埂、闪烁) 师:我们开 “月光小火车” 认读词语,每人读 2 个,读对的同学带领全班齐读。(学生轮流认读,教师纠正 “泼剌(pō là)”“汩汩(gǔ gǔ)” 等易错读音) 师:“风俗” 在文中指什么?(学生结合预习回答)文中的 “走月亮” 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风俗 ——— 每逢有月亮的夜晚,妇女们穿上新衣服到户外月光下散步、嬉戏,相传能祛病延年。(出示风俗老照片,学生观察画面:月光下的人们牵手漫步,脸上带着笑容) 师:(播放动态笔顺)“卵” 是左右结构,注意笔顺。 3.摘星星识字游戏: (课件出示星空界面,星星上标注生字) 师:点击星星,读出字音并组一个词,就能收集星星。谁来挑战?( 4.梳理漫步地点 师:请默读课文,用 “□” 画出 “我” 和阿妈走月亮经过的地方,注意找表示地点的词语。(学生勾画,教师提示:关注 “在…… 上”“到…… 边” 等句式) 师:我们跟着课件中的路线图,说说行走顺序:小路→溪水→村道→果园..... 分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