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静电现象 第一节 第十五章 电与电路 (沪科版)九年级 全 01 课标解读 02 学习目标 03 激趣导入 04 新知探究 05 分析讨论 06 想一想 07 拓展延伸 10 作业布置 09 课堂小结 08 练习与应用 课标解读 2024 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5章《电与电路》聚焦电学入门,第一节“静电现象”对应新课标(2022 版)“电与磁”主题,核心要求可概括为:从生活现象切入,认识摩擦起电,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验电器的构造及作用静电的利用与防止,为后续学习电流、电路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现象了解什么是摩擦起电以及摩擦起电的原因; 2.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以及验电器的构造及作用; 3.了解静电的利用与防止,摩擦起电的原因及静电感应、静电现象。 激趣导入 静电章鱼实验视频 思考:静电章鱼实验的核心原理是什么呢? 带电体对轻小物体的吸引作用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摩擦起电 新知探究 请你做一做,将塑料绳分成更细的丝,用手摩擦后将塑料细丝提起,便可看见塑料细丝散开了。 塑料细丝散开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1.概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新知探究 由于重力作用,塑料细丝原本应自然下垂,但用手摩擦塑料细丝使其带了电,因此塑料细丝会散开。 实验探究 探究摩擦起电现象 将塑料梳子与毛皮摩擦,然后靠近小纸屑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摩擦过的梳子靠近小纸屑梳子能吸起纸屑。 实验探究 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细水流,塑料棒能吸引水流。 将塑料棒与毛皮摩擦,然后靠近细水流,又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归纳总结: 1.经过摩擦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2.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 新知探究 实验探究 迷你实验室 有趣的气球 如图两个充气后的气球悬挂起来可碰在一起。 用毛织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接触的部分。放开气球后,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1)现象:两个气球会相互排斥,分开悬挂。 (2)启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新知探究 二、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思考: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一样吗? 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揭开谜底。 探究电荷的种类及相互作用规律 实验探究 玻璃棒 橡胶棒 橡胶棒 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 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 现象:两个玻璃棒相互排斥;两个橡胶棒相互排斥。 说一说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玻璃棒 橡胶棒 实验探究 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又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现象:玻璃棒和橡胶棒相互吸引。 分析讨论 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可得什么结论? 1.实验表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它们所带电荷是不一样的。 2.自然界存在着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1)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 (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 3. 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 + - - + -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新知探究 1.电荷量 (1)定义: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用Q或q来表示 (2)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正电荷的电荷量为正值,负电荷的电荷量为负值。 2.验电器 金属球 绝缘塞 金属杆 金属箔 (1)验电器的构造如图:金属球、绝缘塞、金属杆、金属箔。 (2) 作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新知探究 (3)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如图所示,当带电体接触金属球时,两个金属箔片带同种电荷,会相互排斥,从而张开一定的角度。 带电体 带电体 新知探究 新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