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 《15.2让电灯发光》教学设计 课题 2. 让电灯发光 单元 15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 教材分析 “让电灯发光”是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5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整个电学知识体系中占据着基础性地位。其包含电路的组成、通路开路和短路、电路图、电路的连接四部分知识。从知识的前后联系来看,学生在学习静电知识后,对“电”有了初步认识,而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对电学知识的进一步拓展。通过认识电路,了解电源和用电器中的能量转化,能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电学知识框架,为后续学习串、并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等内容做好铺垫,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它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电学现象,还能提升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重点方面,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图是关键内容,学生需要清晰认识电路的基本构成要素以及如何用规范的电路图来表示电路连接情况。而短路现象和画电路图则是教学难点,短路的抽象概念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对学生理解能力要求较高;画电路图时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和规范,这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是一个挑战。 2022新课标要求 本节内容对应《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电与磁”主题,强调通过实验探究电路的基本组成,理解通路、断路和短路的概念,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初步形成科学探究意识和安全用电观念。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物理观念(1)理解电路概念,知道其组成部分。(2)认识电路的通路、开路、短路三种状态。(3)通过实物认识电路元件及其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4)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科学思维(1)通过对比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路径、开关作用、用电器工作状态,归纳两种电路的本质差异,培养 “对比分析 — 归纳规律” 的科学思维。(2)能根据电路状态判断电路连接方式或故障,建立 “现象 — 本质” 的推理逻辑。3. 科学探究(1)观察开关通断对灯泡的影响,理解电路基本组成的作用。(2)观察开关在不同位置时用电器的工作状态,记录实验现象并总结两种电路的特点。(3)根据给定实物电路画出规范电路图,再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培养 “抽象符号与具体实物” 的转化能力。4. 科学态度与责任树立 “安全用电” 意识,能提醒他人注意用电安全,如:不随意拆卸电器。 学情分析 在学习能力上,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物理实验充满兴趣,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喜欢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取知识,也具备初步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但在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方面还不够成熟,在分析复杂电路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在学习习惯和态度上,部分学生积极主动,能够认真思考问题、参与课堂讨论;但也有部分学生较为依赖教师的讲解,自主学习能力较弱,遇到困难容易退缩。并且学生之间的学存在一定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重点 1.电路的组成,正确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连接方式。 难点 电流的形成和方向,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材料准备 手电筒 干电池 导线 灯泡L1 灯泡L2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演示实验:拿出一个手电筒,打开开关灯亮,关闭开关灯灭。你知道“手电筒里有哪些零件吗?”“为什么开关能控制灯的亮灭?” 学生回答:手电筒由电池、灯泡、开关、 导线、外壳和反射镜等组成。开关之所以能控制灯的亮灭,是因为它像一道门,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