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3551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检测(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12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48483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章,八年级,教版,地理,学年,2025-2026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图中山脉地理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D)                            A.①是长白山脉 B.祁连山脉是东西走向 C.②是秦岭 D.巫山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据图可知,①是位于东北平原西侧的大兴安岭,A错误;祁连山脉是西北—东南走向,B错误;②是位于准噶尔盆地南侧的天山山脉,C错误;巫山和大兴安岭、太行山脉、雪峰山一起构成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D正确。 2.下列关于图中山脉两侧地形区的判断,正确的是(C) A.甲为云贵高原,地表开阔坦荡 B.乙为柴达木盆地 C.丙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被誉为“鱼米之乡” D.丁为黄土高原,并呈现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甲为内蒙古高原,地表开阔坦荡,A错误;乙为塔里木盆地,B错误;丙位于巫山以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被誉为“鱼米之乡”,C正确;丁为内蒙古高原,呈现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是黄土高原,D错误。 读我国沿北纬32°线地形剖面图,完成3~4题。 3.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地势的特点是(A) A.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 B.第三级阶梯的平均海拔最高 C.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河流 D.极高山都分布于第二级阶梯 读图可知,该图是我国沿北纬32°线地形剖面图,反映了东西方向的地势特征。我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类型复杂多样,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最高,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最低,极高山都分布于第一级阶梯,A正确,B、D错误。该图中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巫山,不是河流,C错误。 4.下列诗句不能体现图中地势特征对河流影响的是(C)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三万里河东入海 C.春风不度玉门关 D.百川东到海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因此大部分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注入海洋,故“一江春水向东流”“三万里河东入海”“碧水东流至此回”都反映了该特征,A、B、D正确。“春风不度玉门关”指的是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夏季风很难到达,气候干旱,不能体现图中地势特征对河流的影响,不符合题意,C错误。 读我国东部地区轮廓图和四地气候统计图,完成5~8题。 5.从四地气候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7月气温的分布特点是(B) A.南低北高 B.普遍高温 C.普遍低温 D.南北温差大 读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的四个城市7月气温都在20 ℃以上,可见我国东部地区7月气温分布特点是普遍高温。 6.甲、乙、丙、丁四地与气候资料统计图搭配正确的是(C) A.③—丁 B.④—乙 C.①—甲 D.②—丙 读图可知,甲、乙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甲地纬度高于乙地,冬季气温更低;丙、丁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丁地纬度更低,且濒临海洋,降水更多。图中①和②的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①地冬季气温更低;③和④的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④地气温更高,降水更丰富。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搭配正确的应该是①—甲,②—乙,③—丙,④—丁,C正确。 7.丙地属于(A)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丙地位于我国长江流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A正确。 8.造成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C) A.地形地势 B.人类活动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自北向南分布,使得冬季气温自北向南降低,其中,甲、乙两地纬度较高,冬季最低月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