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3846

3.1重力与弹力(教学课件)(81页PPT)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09-24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478818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重力,弹力,教学课件,81页,PPT,物理
  • cover
第1节 重力与弹力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导入新课 自然界的物体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正是由于这些相互作用,物体在形状、运动状态等许多方面会发生变化。如何来研究这些相互作用呢?在力学中,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抽象为一个概念———力。 在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最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本章研究这几种常见力的特点和规律。 导入新课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认识一个力,需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1. 谁受到的力,谁施加的力? 2. 怎样量度它的大小? 3. 它的方向如何?作用点在哪里? 分析空中人所受的重力。关于上述问题,你知道哪些? 物理观念 1.物质观念:理解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明确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认识常见的弹性材料,知晓弹力产生于物体的弹性形变。 2.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知道重力会使物体产生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理解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关系,能分析弹力在物体平衡和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如弹簧弹力对物体振动的影响 。 科学思维 1.模型建构:构建质点、轻弹簧等物理模型,忽略次要因素,方便研究重力和弹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2.科学推理:通过实验和推理,得出胡克定律,能根据定律进行弹力大小和形变量的计算推理;根据重力的特点,推理物体在不同位置重力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学习目标 科学探究 1.问题提出:针对生活中重力和弹力的现象,如蹦床运动等,提出有探究价值的物理问题。 2.方案设计与实施:设计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收集数据,分析误差来源。 科学态度 与责任 1.科学态度:在实验探究中,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记录和处理数据,尊重实验结果。 2.科学责任:认识到重力与弹力知识在建筑、机械等领域的重要性,增强将物理知识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感。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重力的产生原因及G=mg的计算,掌握重心的概念(等效作用点)及确定方法(与形状、质量分布的关系)。 2.掌握弹力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接触、弹性形变),能准确判断常见弹力(支持力、拉力、压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 难点 1.区分“竖直向下”与“垂直于接触面”,明确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与物体放置状态无关。 2.判断微小形变下弹力的存在性(需用假设法分析),理解胡克定律中F=kx的内涵(x为形变量,k是由弹簧本身决定的劲度系数)。 1. 重力 2. 弹力 3. 胡克定律 4. 课堂总结 5. 练习与应用 6. 提升训练 学习内容 第1节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第1节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如图所示,树上的苹果为什么总要落向地面?建筑工地上工人为什么常用重垂线来检测墙壁是否竖直? 苹果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了地球的吸引力;重锤静止时,悬挂重锤的细线方向一定是沿竖直方向的,如果墙壁与细线平行,就说明墙壁是竖直的,没有倾斜。 一、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方向:竖直向下。 3.大小:G=mg,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g与物体所处纬度和高度有关,在赤道处g最小,在两极处g最大。 注意:重力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两者大小一般也不相等。 4.g值:自由落体加速度。g = 9.8 N/kg,粗略计算取10N/kg。 g的单位可以是N/Kg,也可以是m/s2,而且1N/Kg=1m/s2 一、重力 5.重心: 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G (1)重心的位置 ①形状规则、质量分布的物体的重心的位置在其几何中心; 一、重力 (1)重心的位置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分布有关; 一、重力 (1)重心的位置 ③重心的位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