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4814

4.3.1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

日期:2025-09-28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4776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4.3.1,生物学,七年级,人教,学年,2024-2025
  • cover
教学设计 学科 生物 授课学段及年级 初中七年级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的功能,采取教学策略建议中“(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模型或实物展示、材料分析、探究实验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识别和推断人体各系统相应结构的功能,帮助其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4)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探究课题,开展学习活动(如通过调查研究或实验,认识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对身体健康的伤害),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开展的活动包括解读呼吸系统结构图,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各器官的功能,可为构建次位概念5.3.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其主要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奠定基础,并为构建重要概念和大概能打下基础,发展科学思维,最终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和态度责任。达成学业要求(1)描述呼吸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11)关注常见疾病对人体和社会产生的危害;拒绝吸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增强机体健康。 学习者分析 已具备素养: 基于对消化系统的学习,学生对结构与功能观有初步的了解,但对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认识不够充分;能够简单运用比较、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建模等方法,基于证据和逻辑进行思考、判断,但对于复杂图文信息和生活现象分析存在畏难情绪;有一定科学探究基础。有一定的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但在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关注常见疾病对人体和社会危害方面,仍有不足。 待发展素养: 进一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初步感知机体各个系统协调配合;提升运用比较、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建模等方法认识事物,尝试对复杂图文信息和生活现象进行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探究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对人体的呼吸有进一步的认识,在饮食休息、体育锻炼、疾病预防等方面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能主动宣传相关知识。 学习障碍点: 毛细血管血液流动可以温暖吸入的气体,较为抽象学生感受并不深。 拟解决措施: 利用探究活动,抽象转化为直观。 学习目标确定 1.通过观察图片,说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生命观念、科学思维)(重点) 2.通过分析资料、实例分析,描述呼吸道的结构及其功能,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通过在“尘肺”情境中学习,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重、难点) 学习评价设计 过程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情境引入 播放会呼吸的痛———尘肺病相关视频,某些尘肺病患者还会出现咽喉肿痛、喘息、咳血、乏力等不同的全身症状,许多工业生产过程都会引起尘肺病,尘肺病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职业病。引导学生思考粉尘对人体的那个系统产生了影响?粉尘到达肺部需要经过哪些结构?沿途又有哪那些经历? 观看视频,思考回答。 活动意图说明:借助情境引发学生关注呼吸系统。 环节二:粉尘到达肺部的旅程 1.1指导学生观察课本93页图片,识别序号对应的器官,在自己身上指出呼吸系统各器官所在位置; 教师补充①~⑤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⑧为会厌软骨,⑨为膈,膈将人体上身分为胸腔和腹腔。 1.2描述粉尘到达肺部的“旅程”,并在图上画出“路线图”; 咽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共有的结构。 1.3古语有云“食不言,寝不语”,自主学习课本95~96页图文内容,分析有何科学道理 提问:呼吸与吞咽能否同时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