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课题 2.2.1 化学平衡状态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化学平衡状态是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化学反应过程和规律的关键环节。通过学习化学平衡状态,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的关系,掌握化学平衡的建立、特征、影响因素以及移动原理等知识,为后续学习电化学、有机化学等领域奠定基础。化学平衡状态的教材通常包括以下内容: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及平衡移动原理、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等。教材会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时也会介绍一些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平衡问题,如合成氨工业、电镀等。 学习者分析 化学平衡状态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和应用、掌握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以及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等。其中,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和应用是学习的难点,需要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其计算方法。化学平衡状态的教材通常会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时,教材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问题探究、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化学平衡的规律和应用。 学习目标确定 1、让学生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及平衡移动原理等; 2、让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化学反应限度、判断反应方向等;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平衡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和特征、可逆反应的特点 难点:可逆反应的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学习评价设计 1.通过问题一了解学生对于可逆反应的掌握情况 2.通过问题二了解学生对于平衡状态的掌握情况 学习活动设计 过程学习内容与教师活动(引领性问题)学生任务或学习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或评价目标环节一内容1. 【回顾1】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就越明显。对还是错,为什么? 【学生】错,反应速率的大小与反应现象是否明显没有直接关系 【回顾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根本因素是温度、浓度和催化剂。对还是错?为什么? 学生任务1. 学生学习活动: 回忆与联想; 学生根据预习情况回答问题 明确学习任务; 内容2: 【导入】 自1784年氨被发现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如何利用化学方法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直到1913年才实现了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反应N2+3H22NH3 看起来十分简单,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化工生产中,我们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学生任务2. 学生学习活动: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除了需要考虑使原料尽可能快地转化为产品,还需要我们 考虑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这就涉及到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即化学平衡问题。 接受教师提供的信息进入新课学习。 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环节二内容3. 【过渡】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合成氨是可逆反应,那么可逆反应是不是会一直进行呢?它什么时候停止呢? 【学生1】达到了平衡状态 【学生2】:V正=V逆(≠0) 【教师】平衡状态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任务3. 学生学习活动: 阅读教材,思考可逆反应停下来的原因和本质是什么 通过看书及重点讲解使学生了解化学平衡概念内容4. 【过渡】通过了解化学平衡的本质,我们初步认识到化学平衡的特点,那么在可逆反应中,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呢? 【问题1】结合上述材料,思考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具有哪些特点?并尝试画出反应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