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5657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地图第一节 地图的阅读(表格式)

日期:2025-09-27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408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地图,初中,地理,人教,七年级,上册
  • cover
2.1地图的阅读 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一、教材定位与学情分析 本节位于七年级上册“地图与地理信息”单元之首,是学生第一次系统接触地理专业语言。教材以“地图三要素”为主线,通过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层层递进,为后续“等高线”“区域认知”奠基。 七年级新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期,空间方位感差异大,对“比例尺换算”“经纬网定向”易生畏难情绪;但好奇心强,乐于在熟悉场景(校园、社区)中探究。因此,教学需“低起点、高互动、细台阶”,把抽象符号转化为身边可感知的距离与方向,让学生在“用地图”中“学地图”。 二、核心素养目标 维度 具体表现(可测可评) 人地协调观 能举例说明地图在日常生活、社区安全、突发事件疏散中的价值,形成“善用地图、敬畏空间”的意识。 综合思维 能在同一幅地图上整合比例尺、方向、图例信息,完成“量算—转换—验证”的闭环思考,体验多要素相互支撑的逻辑。 区域认知 能借助地图语言准确描述校园或家乡某区域的空间位置、范围与特征,初步建立“图—地”对应关系。 地理实践力 能独立完成“读图—绘图—用图”三项任务:①读懂给定地图上的三要素;②手绘简易教室平面图并标注三要素;③用所绘平面图解决“最短路线”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例尺三种形式的互换与量算;经纬网与指向标两种定向方法的适用情境。 难点:比例尺换算中“单位统一”与“比例尺大小与范围、详略关系”的逆向思维;在无指向标、无经纬网地图上依据“上北下南”惯例进行定向的严谨性判断。 四、教学准备(仅限课堂可生成资源) 教师:板书用彩色粉笔、教鞭、空白A4纸一张。 学生:直尺、三角板、铅笔、橡皮、课本、练习本。 环境:确保黑板左侧留有90×60cm空白区域用于即时贴图。 五、教学过程(40′)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①情境导入 口述:“今早7:10,校长在广播里通知‘七年级新生家长车辆一律由学校南门进、北门出’。请问:家长如何快速判断南、北门位置?”板书学生回答关键词“问人、看路牌、手机地图”。追问:“如果手机没信号怎么办?”自然引出“纸质地图”不可替代。 举手回答,相互补充生活经验。 用晨间真实事件激活需求,让学生意识到“方向”是当下待解决的问题。 2′ ②任务一:快速找方向 发放课本图2.1“某校园平面图”(无经纬网、无指向标)。指令:“30秒内,用一句话告诉同桌‘图书馆在教学楼哪个方向’,并说出判断依据。”教师巡视,捕捉典型错误如“左边就是西”。 同桌对读,互指地图,口头回答。 先暴露“日常左西右东”误区,为后续“地图方向惯例”奠基。 3′ ③即时讲解:方向惯例 请两对学生示范回答,教师追问:“为什么‘左’不能等于‘西’?”板书“①无特殊说明———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用教鞭指黑板空白处,手绘一简图,故意把“北”标在右侧,让学生判断正误。 齐声纠正教师“错误北”,加深“北必须在上方”惯例。 用“教师犯错”制造认知冲突,强化记忆。 3′ ④任务二:比例尺初体验 指向课本图2.1比例尺线段“0 100 200米”。提问:“图书馆到教学楼直线距离几米?”示范用直尺量取2.4cm,口算:图上1cm=实地100米,故2.4×100=240米。板书“②线段比例尺→数字式 1:10000”。 学生同步量算,写下算式。 先给“拐杖”———线段比例尺,降低计算门槛。 4′ ⑤深度探究:比例尺三种形式互换 给出任务链:A.把线段“0 100 200米”写成数字式;B.把数字式1:50000写成文字式;C.比较1:10000与1:50000,哪幅图更详细?教师板书学生答案,用彩色粉笔圈出“单位统一”易错点:1km=100000cm。 独立完成—同桌互批—自愿板演。 通过“互批”暴露“五个零”写错成“四个零”的典型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