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5940

第3课时数字大小大比拼表格式(教案)2025-2026学年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4)

日期:2025-09-2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378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数学,上册,一年级,小学,学年
  • cover
第三课时教案 课题:数字大小大比拼 内容分析:本节课聚焦于数字大小的比较,是在学生认识1 - 5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入学习。通过猴子分水果等有趣的场景,引入“=”“>”“<”三种符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量的比较关系。教材借助形象的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掌握符号的含义和读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符号进行数字大小的比较。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字概念的理解,还为后续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思维发展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三种符号的含义,正确读出和书写这些符号。 2. 熟练运用“=”“>”“<”进行1 - 5数字大小的比较。 3. 通过实际情境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重、难点:重点: 理解“=”“>”“<”的含义,掌握数字大小比较的方法。难点: 正确区分“>”和“<”,并能准确运用它们进行比较。 活动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趣味情境导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有趣的地方,有三只可爱的猴子正在草地上分水果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是怎么分的。 展示猴子分水果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看到有几只猴子,几种水果,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吗? 3.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猴子和各种水果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1. 被老师生动的话语吸引,充满好奇地观看场景图。 2. 仔细观察图片,积极回答问题,如看到有3只猴子,桃子有3个,香蕉有2个,梨有4个等。 3. 认真思考老师的问题,尝试表达自己的发现,如猴子和桃子数量一样多,猴子比香蕉多,猴子比梨少等。 活动意图:通过有趣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观察数量关系,为后续学习数字大小比较做好铺垫。 环节二:认识比较符号 结合图片,讲解“=”的含义:当猴子和桃子的数量一样多时,我们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 = 3”,读作“3等于3”。同时,展示等号的样子,强调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横线。 同样的方法,讲解“>”和“<”。当猴子比香蕉多的时候,写作“3 > 2”,读作“3大于2”,展示大于号,说明开口朝着大的数;当猴子比梨少的时候,写作“3 < 4”,读作“3小于4”,展示小于号,强调开口也朝着大的数。 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4. 让学生用手势来表示“>”和“<”,老师说数字,学生用手势比大小。 1. 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观察图片和符号的展示,理解“=”“>”“<”的含义和读法。 2. 跟着老师念顺口溜,加深对符号的记忆。 3. 积极参与手势比大小的活动,用双手做出“>”和“<”的形状,快速反应老师给出的数字比较。 活动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和生动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三种符号的含义和用法。顺口溜和手势活动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区分符号。 环节三:符号书写练习 在黑板上示范“=”“>”“<”的正确书写方法,强调书写的规范和顺序。例如,等号要写得长短一致,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要圆润。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书写练习,老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错误写法。 3.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 1. 仔细观察老师在黑板上的书写示范,记住书写要点。 2. 在练习本上认真书写“=”“>”“<”,努力写得规范、工整。 3. 观看同学的作品展示,学习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进。 活动意图:通过实际书写练习,让学生掌握“=”“>”“<”的书写规范,提高书写能力。展示学生作品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环节四:实战比较比拼 展示“做一做”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如判断每只松鼠吃1个松果,哪一堆正合适;在少的后面画“√”等。 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解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