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性文章 立场 是指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 雨果 超链接 你看见了什么 “巴黎圣母院,不仅是一座建筑,也是巴黎的女主人,法兰西的荣耀。” 马克龙:“被火焰吞噬的圣母院,是整个国家的情感。” 你看见了什么 你看见了什么 你看见了什么 你还看见了什么 你还看见了什么 科技复原的圆明园 科技复原的圆明园 你还看见了什么 1860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大肆掳掠后,火烧圆明园,一连三日,火光烛天。 “委弃道———的部分物件即达1197件,这充其量只不过是园内物件的千分之一二。 《泰晤士报》:“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 巴特勒的观点是什么?给雨果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第一、二段 体面的、出色的,光荣 意见、赞誉 巴特勒给雨果写信,难道真的是想听听雨果的看法吗? 巴特勒给雨果写信,难道真的是想听听雨果的看法吗?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政论家和文艺理论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作者简介 作为法国人的雨果,他会站在什么立场呢? 改写: 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是代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共同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你想让我对这次胜利给予一些赞誉,那就请往下读吧: 你认为 在你看来 打着......双重旗号 而你很想知道 既然你想了解我的看法。 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不同立场 快速浏览全文,找出能够表明作者立场态度的句子,看看这封书信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文中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的? 任务一:浏览全文,明确作者的观点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并烧毁圆明园,是一次野蛮的偷窃和洗劫,是强盗行为,必将受到历史的制裁。 从描摹、赞叹圆明园之美和揭露英法联军强盗行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作者为什么先从圆明园之美写起? 任务二:圈点批注,分析作者的立场态度 阅读文章第三段,圈点勾画关键语句,尝试做批注,看看作者是怎样描绘圆明园之美的?在作者心中,圆明园具有怎样的地位? 圆明园坐落于北京西北郊的 海淀,经历雍正、乾隆等5 代皇帝,前后共150余年的 精心经营,扩建、修缮,共 花费了二亿两以上的白银。 你本应看见什么 “万园之园” 集江南主要名园、西方建筑、神话、诗词描绘的建筑风格,由三园组成,在雍正时就占地3000多亩,建成后悬挂匾额的主要园林建筑约达600座,实为古今中外皇家园林之冠。 你本应看见什么 12生肖,代表一天的12个时辰,每日按时依次喷水,至正午时12生肖同时喷泉。 1400万欧元 12生肖,代表一天的12个时辰,每日按时依次喷水,至正午时12生肖同时喷泉。 1400万欧元 《圆明园四十景咏图》 诗、书、画完美统一,是我国成就最高工笔画、世界上最长的绢制彩色工笔画,被掠走后献给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 爱国人士出巨资几百万购回了原图底版,并从法国国家图书馆购得版权在国内的10年使用权。 如果, 历史的悲剧从未上演, 圆明园呈现给世人的将是怎样的——— 奇迹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表达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热爱。 为什么不说是“中国”的呢? 第三段行文思路 奇迹 艺术价值 亚洲文明 世界奇迹 建筑材料、装饰、规模等 艺术地位 价值定性 如同巴特农神庙 用大理石、青铜等建造 用宝石、绸缎等装饰 大得犹如一座城市 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与埃及金字塔等相提并论 为了各国人民而建 是亚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