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5.2 凝聚价值追求 课程标准 1.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 2.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理性维护社会公德。 3.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4.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 课时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第2框,主题关键词为“精神”,是中考重难点(常以材料分析题形式考查)。在前一课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中华民族精神财富,衔接至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贯穿生活工作各场景,无论个人处于成功、失败或彷徨阶段,都能发挥激励作用,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知多停留在“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等表层概念,缺乏深度情感共鸣与实践认知。本课知识点需“走心”体会,若仅停留于理论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精神内涵。因此,教学中需通过丰富情境与互动活动,先让教师自身融入情感,再带动学生感受,同时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的含义和重要作用;为什么要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教学难点: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领悟伟大建党精神内涵,认同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树立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观念。 道德修养:从模范人物事迹中汲取道德力量,自觉践行社会公德,培养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品质。 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国家、社会的紧密联系,学会以民族精神应对生活中的挫折,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责任意识:明确自身传承民族精神、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责任,能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利益,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承担公民责任。 设计思路 总议题:精神的力量———从历史到现实的传承议题线情境线任务线知识线议题一:寻根:民族精神从何而来情境一:历史精神博物馆 情境二:“假如没有民族精神”(设置两个假设情境: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没有长征精神;②新时代没有脱贫攻坚精神) 任务一:发放“精神梳理卡”,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P67-P68内容,完成表格(历史时期、精神名称、精神内涵关键词),并讨论“这些精神有什么共同核心? 任务二:组织学生开展“反向辩论”,思考“这些情境下会产生什么后果?” 知识一:归纳民族精神的内涵 知识二:总结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议题二:铸魂:核心价值观为何重要情境三:“生活中的价值观” 情境四:“价值观的力量” 任务三:提问“视频中的行为体现了哪些品质?这些品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关系?” 任务四:请学生结合教材P70-P72内容,分析案例中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对个人、社会、国家)知识三: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内容 任务四: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议题三:践行:精神力量如何落地情境五:风华正少年视频任务五:视频中的青年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如何传承民族精神、践行核心价值观?知识五:根据学生分享,归纳传承民族精神的四个层面及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百年精神图谱》。2.提问引导:“视频中哪些画面让你印象最深刻?这些画面背后共同传递着一种怎样的力量?”3.引出课题:这种力量就是中华民族精神,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凝聚价值追求”,探寻精神的力量。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视觉冲击力强的视频情境,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情感共鸣,让学生直观感受民族精神的多样性与感染力,自然引出课题,为后续探究奠定情感基础。 议题一:寻根———民族精神从何而来 1.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