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8069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知识清单)(解析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日期:2025-10-18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00次 大小:26869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解析,化学,九年级,人教,学年,2025-2026
  • cover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知识清单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 的质量总和,等于 质量总和。 适用范围 只适用于一切 ,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概念解读 参加 的物质、 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各物质 参加反应或反应生成所有物质,包括生成的固体、液体、气体的物质质量总和。特别注意 、 不能遗漏。 质量守恒 是 守恒,不是体积、密度、分子个数守恒; 二、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实验验证 实验名称 实验一 铜与氧气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二 铁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化学方程式 装置 实验现象 气球 ,固体 ,电子天平 铁丝 ,溶液 ,电子天平 实验结论 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实验分析 实验一中:(1)气球的作用是 ;(2)气球变瘪是因为 。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 1.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以氢气燃烧和水的电解微观过程为例: 氢气燃烧 水的分解 化学方程式 微观示意图 发生改变的粒子 不变的粒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 而生成新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原子的 、原子的 。 2.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 微观 宏观 六个“一定不变” 原子的 原子的 原子的 两个“一定变” 分子的 两个“可能变” 分子的 四、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求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 3.推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 4.利用原子、分子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原因。 课题2 化学方程式 一、化学方程式 1. 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 意义和读法 意义 读法(以2H2 + O22H2O为例) 质的方面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量的方面 宏观 各物质间反应时的 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微观 各物质间反应时的 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3.从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 获得的信息 以2H2 + O2 点燃 2 H2O为例 4 32 36 以Fe + CuSO4 FeSO4 + Cu 为例56 160 152 64 定性角度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无 基本反应类型 置换反应(暂时未学) 定量角度 各物质的质量比 氢气、氧气、水的质量比为 铁、硫酸铜、硫酸亚铁和铜的质量比为 各物质的微观粒子个数比 氢气、氧气、水的分子个数比为 反应的铁、硫酸铜、硫酸亚铁和铜的“微观粒子个数比”为 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守恒 反应前: 反应后: 反应前: 反应后: 反应前后各原子数目守恒 氢原子数:反应前 ,反应后 氧原子数:反应前 ,反应后 铁、硫、铜原子数:反应前 ,反应后 氧原子数:反应前 ,反应后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原则 (1)要以 为基础,写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体现化学反应中的 关系。 (2)要遵守 ,使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相等,体现化学反应中的 关系。 2.步骤 书写步骤 内容 举例 描述反应事实 在短线的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如果不止一种,用 连接; P + O2 点燃 P2O5 在短线上注明反应 ,如加热(常用“△”号表示)、点燃、催化剂等。 配平化学方程式 检查式子左、右两边各元素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选取合适的化学计量数,使之遵守 ,将短线改为等号。 4P+5O2 点燃 2P2O5 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对于溶液中的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2KMnO4 K2MnO4+MnO2+O2↑CuSO4+2NaOH==Cu(OH)2↓+Na2SO4 3.配平(最小公倍数法) 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 步骤 书写过程 (1)找出式子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