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1. B【解析】黑冰形成的关键是空气中的水汽遇到低温的柏油路面时凝结,柏油路面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形成黑冰,夜间由于失去了太阳辐射热源,地面持续降温,前半夜和后半夜都在降温,但后半夜累积降温幅度更大,路面温度更低,更有利于形成黑冰,B正确,C错误;白天受太阳辐射影响,地面热量较高,不易形成黑冰,AD错误。故选B。 2.C 【解析】与陆面相比,桥梁路面(桥面)是架空的,四周流动的空气容易带走热量,散热速度更快,导致桥面温度更低,水汽易凝结形成“黑冰”,①正确;由上题分析可知,“黑冰”最易形成的时段是后半夜,桥梁散热速度更快,降温更快,温度更低,对流作用弱,②错误;桥面和路面接受的大气逆辐射几乎无差别,③错误;桥面空气湿度大,气温降低,水汽易凝结,形成黑冰,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B 【解析】韩国气候较湿润,空气中的水汽充足,冬季气温较低,易形成黑冰,且韩国经济较发达,交通线分布密集,人口较多,所以冬季受“黑冰”现象的影响交通事故发生频率高,B正确;印度大部分位于低纬地区,气温较高,出现黑冰的几率很小,A错误;菲律宾位于热带,气温高,极难出现黑冰,C错误;蒙古国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水汽来源少,不易形成黑冰,且蒙古国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人口较少,所以因黑冰出现的交通事故发生频率不大,D错误。故选B。 4.B 5.C 6.B 4.B【解析】论坛开始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14:00,开普敦(33°55'S,18°25'E)采用东二区区时,时间相差6小时,且东二区位于东八区西侧,所以此时开普敦时间为8:00。B项正确。 5.C【解析】观看直播3小时后东二区区时(30°E地方时)为11:00—12:00,18°25'E与30°E相差11°35',时间相差约46分钟,所以此时开普敦地方时应约为10:14—11:14,开普敦(33°55'S)位于南温带,年内都在太阳直射点纬度以南,正午太阳朝北,所以上午时太阳应在东北方位,杆影在西南。C项正确。 6.B【解析】11月19日至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太阳直射点越来越远离乌镇,乌镇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正午日影应越来越长;11月19日至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长逐渐变短,日出时间逐渐延迟,表现为日出方位逐渐偏南,日落方位逐渐偏南。B项正确。 7.B 8.C 7.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生物化石主要分布在沉积岩中,沉积岩层理结构明显;板岩为变质岩,一般不会有古生物化石分布;石林形成是外力侵蚀的过程,化石主要体现的是沉积和石化过程。 8.C【解析】结合表格可知,巨犀以森林叶片为食物,铲齿象以水草为食物,三趾马主要生活在森林、沼泽环境,而真马体表毛发较厚,主要生活在草原环境,故可推知该地自然环境由暖湿逐渐变为冷干。 9.C 10.A 11.C C 【解析】图中信息显示了某时段绿洲和附近沙漠的地表温度日变化(18时到第二天18时)。由图可知,15时左右绿洲和沙漠的地表温度差值最大,所以15时左右绿洲和沙漠的长波辐射差值也最大,故A项错误;图中曲线表明,傍晚绿洲的降温速率小于沙漠,故B项错误;凌晨,绿洲和沙漠的地表温度均呈下降趋势,且此时两曲线行,故此时绿洲和沙漠的降温速率接近,故C项正确;由于绿洲地表温度始终低于沙漠地表温度,所以绿洲长波辐射全天弱于沙漠,故D项错误。 10.A【解析】地表温度的高低取决于地面的热量收支,和空气湿度关系不大,故排除③;在天气稳定的情况下,绿洲和沙漠的大气逆辐射相差不大,故排除④。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低于沙漠主要是由于白天绿洲地表温度低于沙漠,并且绿洲水分蒸发(蒸腾)消耗的地表热量多,故A项正确。 11.C【解析】绿洲和沙漠的热力性质(比热容)差异导致了两者地表温度的差异。两者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