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95909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设计 (含基础训练有答案)

日期:2024-05-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219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高中,罢黜百家,答案,训练,基础,教学设计
  • cover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在“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和“儒学成为正统”3个方面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为正统思想的过程。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有关董仲舒的文字资料,让学生从第一手资料中初步了解董仲舒其人其事,为下面的教学做一些基础知识的铺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阅读古文献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潜质。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设计导入性问题,如:儒家思想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儒家思想是什么时候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对儒家思想的产生、丰富和发展的重要人物有哪些?在学生回答了这些比较浅易的问题之后,进一步深入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期受到独尊的地位?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与孔孟儒家思想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种关系说明了什么?等等。对第二步提出的问题,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而是要求带着问题进入新课。这样用问题导入,可以引起学生对教材的不断地探求、发掘,从而获取最大的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 理解“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的需要,以及汉武帝以后的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3. 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 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 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 2. 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教学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三教九流,各种学派既相互批驳,又相互融合,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而思想说到底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同时又是为政治所服务。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 请问: 1. 适应春秋战国到秦统治时期:法家“法治”, 秦始皇统一中国“焚书坑儒” 2. 汉初:道家“无为而治”(原因、措施、结果) 3. 大家想想儒家思想自产生到西汉初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由此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从“无为”到“有为” 1. 汉初的“无为而治”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西汉初期,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马上打天下”的局面已经结束,当务之急是非常需要安定的环境来恢复封建经济和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西汉初年,奉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政治气氛宽松,各派思想得以复苏。但是,政治上的统一,要求思想上的统一与之相适应,迫切要求一种为政治统一做出理论上的解释的学术思想。而法家思想在秦朝的滥用,已经造成严重的恶果。所以,只有温和的儒家思想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这就是儒家思想能够在汉朝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 (2)表现:与民休养生息。 (3)措施:①减轻田租;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2. 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1)原因:①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②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