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9436

第10课 折纸扇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0-01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185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0课,纸扇,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第10课 折纸扇 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题以 “折纸扇” 为核心,引导二年级学生通过折纸艺术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结合二年级学生动手能力处于发展初期、对色彩和简单造型充满兴趣的特点,通过欣赏传统折扇、学习基础折粘方法、设计创意扇面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折纸的造型美、对称美及文化内涵,初步掌握折纸扇的基本制作步骤。教学中渗透纸扇的文化意义,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意表达能力,为后续传统工艺主题创作积累经验。 学习目标 1. 文化理解:了解扇子在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如作为礼品赠送的传统),知道折纸扇既实用又可作为艺术品,感受传统工艺与生活的联系。 2. 艺术表现:认识折纸扇的对称造型特点,能运用折、粘的基本方法完成扇面单元制作,尝试组合多个单元形成扇面。 3. 创意实践:结合简单图案(如花朵、条纹)装饰扇面,用不同形状的纸尝试折出多样扇面造型,培养动手与想象能力。 4. 审美感知:感受折纸扇的对称美、造型美(如清代花鸟纹折扇的精致),体会传统工艺品中传递的文化韵味,提升对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折纸扇的基本制作步骤,能运用折、粘方法完成扇面单元制作并组合成简单扇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折叠过程中保持扇面的对称性,并用创意图案装饰扇面,体现个人想法。 教学准备 1. 教具:清代花鸟纹折扇、明代七言律折扇、现代创意纸扇等图片;正方形彩纸、胶水、剪刀(教师用)、扇柄半成品;折纸步骤分解图(正反折叠、粘贴组合等)。 2. 学具:每人 3-4 张不同颜色的正方形彩纸(边长 15cm 为宜)、固体胶、简单装饰贴纸(如小花、星星)、彩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出示两把实物扇子(一把普通折扇、一把装饰精美的工艺扇),提问:“夏天热的时候,我们用什么能让自己凉快?这两把扇子除了扇风,看起来有什么不一样?” 文化渗透:展示清代花鸟纹折扇图片,介绍:“古代人不仅用扇子乘凉,还会在上面画漂亮的花纹、写诗句,把它变成艺术品,甚至送给好朋友当礼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做一把属于自己的折纸扇。” 观察实物和图片,回答问题(如 “扇子能扇风”“一把有花纹更漂亮”),对古代扇子产生好奇,期待制作自己的纸扇。 通过实物对比激发兴趣,结合图片简单渗透文化知识,让学生初步理解扇子的双重属性,符合二年级学生直观认知特点。 讲授新课 欣赏感知: 展示不同时期的扇子图片(明代七言律折扇、现代创意折纸扇),提问:“这些扇子的扇面都是对称的吗?你发现它们的花纹有什么特点?”(引导感知对称美和装饰美) 示范折叠: 拿正方形彩纸演示: “先把纸边对齐,像折小被子一样正反折,看,折出了整齐的条纹!”(强调折痕要用力压平) 对折粘边:“再把折好的纸对折,用固体胶把边上粘牢,变成一个小扇子单元。” 组合方法: 展示提前做好的 3 个扇面单元,演示粘贴组合:“把它们的一边对齐粘起来,就变成大扇面啦,最后还可以加上扇柄。” 创意引导: 出示装饰好的纸扇(贴了小花、画了条纹),说:“我们可以用彩笔在扇面上画简单的图案,或者贴贴纸,让扇子更特别。” 观察图片,判断对称与否(如 “左右两边一样”),描述花纹(如 “有小花”“有条线”)。 认真观看示范,跟着老师的步骤在座位上尝试折叠前两步,遇到折不齐的地方举手询问。 观察组合过程,想象自己要装饰的图案(如 “我想画太阳”)。 用 “折小被子” 的生活化比喻降低折叠难度,分步示范便于学生跟随学习;通过欣赏不同扇子的装饰,启发创意灵感,为后续装饰环节铺垫。 课堂练习 布置任务:“先用正方形纸折出 2-3 个扇面单元,粘成一个小扇面,然后用彩笔或贴纸装饰,最后可以给老师帮忙加扇柄。” 巡视指导: - 对折叠不整齐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