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课 “东南西北” 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题以传统折纸游戏 “东南西北” 为载体,引导二年级学生在折叠、装饰、创新的过程中感受手工艺术的乐趣。结合二年级学生动手能力初步发展、对游戏化学习兴趣浓厚的特点,通过观察范例、分步折叠、创意装饰、玩法拓展等活动,让学生掌握 “东南西北” 的基础折法,体会折纸的对称美与造型变化,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意思维。教学中渗透传统民间游戏与美术创作的关联,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创,为后续手工创作积累基础技能与创新意识。 学习目标 1. 文化理解:了解 “东南西北” 是传统民间折纸游戏,知道它在儿童游戏文化中的常见性,感受传统游戏与手工艺术的结合。 2. 艺术表现:掌握 “东南西北” 的基础折叠步骤(折 “X” 形折痕、四角向中心折等),能使用彩笔、贴纸等材料进行简单装饰。 3. 创意实践:尝试通过拼贴、添画等方法改造 “东南西北”,设计新玩法(如猜谜、天气预测),培养创新思维。 4. 审美感知:感受折纸的对称造型美,欣赏不同装饰风格的 “东南西北”,体会手工创作的趣味与美感。 教学重点 掌握 “东南西北” 的基础折叠步骤,能独立完成折纸造型,并进行简单装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拼贴、添画等方法创新 “东南西北” 的玩法,将创意想法转化为具体的手工改造。 教学准备 1. 教具:彩色正方形卡纸(多种颜色、尺寸)、“东南西北” 成品范例(基础款、拼贴款、添画款)、折叠步骤分解图(放大版)、彩笔、剪刀、胶水、贴纸;多媒体课件(含折叠动态演示视频)。 2. 学具:每人 2-3 张正方形彩纸(15cm×15cm 为宜)、彩笔、剪刀(教师辅助使用)、胶水、贴纸(自愿携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游戏导入 出示 “东南西北” 成品,边操作边说:“小朋友们看,这是老师小时候玩的玩具,它有四个面,分别写着东南西北,猜猜它叫什么?”(引导说出 “东南西北”) 演示玩法:“老师把手指套进去,撑开它,就能变出不同的图案哦!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 观察教师演示,兴奋地猜测玩具名称,积极回应 “想”,对 “东南西北” 产生好奇心。 通过熟悉的童年游戏引发共鸣,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动手欲望,符合二年级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 讲授新课 认识 “东南西北” 展示不同装饰风格的 “东南西北”(如卡通图案款、动物形象款),提问:“这些‘东南西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正方形折纸、能开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图案、颜色不同)” 讲解折叠步骤 播放折叠动态视频,结合步骤分解图分步讲解: 第一步:“像折手帕一样,把正方形纸对角折,压出‘X’形折痕,就像给纸画了个十字魔法线。”(教师同步示范,强调对齐边角) 第二步:“把四个角像小帽子一样往中心的十字点折,变成一个小正方形,注意每个角都要贴紧中心哦。” 第三步:“把纸翻个身,像刚才一样,再把四个角往中心折一次,现在它是不是更小巧了?” 第四步:“轻轻拉开四个角,像开花一样,再把手指从下面插进去,它就变成能活动的‘东南西北’啦!” 示范装饰方法 “折好后,我们可以给它穿漂亮衣服哦!比如用彩笔画上小太阳、小花,或者贴上贴纸,还能把多个‘东南西北’粘在一起,变成会讲故事的组合玩具。”(展示添画和拼贴的范例) 观察范例,对比发现 “东南西北” 的共性与差异,举手回答:“都能打开,图案不一样” 跟着教师的示范和视频,一步步折叠:先对角折出 “X” 形折痕,再将四角向中心折,认真压平折痕,遇到困难时举手请教。 观察装饰范例,小声讨论自己想画的图案(如 “我想画小兔子”“我要贴星星贴纸”)。 通过对比观察培养观察力,分步讲解结合 “魔法线”“小帽子” 等童趣语言,降低理解难度;动态视频和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