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课时 16、表里的生物 学习目标: 1、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 2、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学习“我”善于观察、追根究底的精神。 我们知道《为人民服务》一文是毛泽东在追悼张思德同志的会上的讲演。 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作者小时候旺盛的好奇心吧。 课文分段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 写“我”小时候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猜想父亲的表里有个生物关在里面。 第二部分(第7-18自然段) 写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到了里面,并告诉“我”里面有个小蝎子,不能动。他的话证实了“我”的猜测。 默读课文,划分段落,说说每部分讲了什么。 第1-9自然段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 第10-16自然段 父亲打开表让“我”观看,并解答了“我“的疑问。 第17-21自然段 “我”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这件事。 初步感知 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二 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文章脉络。 时间 发生的事情 小时候 “我”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一天 “我”对父亲说“我”喜欢听表的声音,父亲只许“我”听,却不许“我”动表,“我”猜测有个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 过了许 多天 父亲主动提出给“我”看表,“我”终于看到表里美丽的世界。 此后 “我”常常请求父亲打开表给“我”看,有时父亲会答应“我”。有一回,父亲告诉“我”表里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这证实了“我”的猜测———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后来 “我”见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一个小蝎子,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理解词语 理解词语 和谐: 恐怖: 钵子: 蜇: 配合得适当和协调。 造句:我们班是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由于生命受到威胁而引起的恐惧。 造句:那部电影挺恐怖的,大家最好不要看。 一种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 造句:六七十年代,普通家庭在冬季取暖的主要装备是“火钵子”。 蜂、蝎子等用毒刺刺人。 造句:人群像是被一群哄哄炸飞的马蜂蛰了一般,四散逃开了。 多音字 多音字 弹 tán(弹琴) dàn(子弹) 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思考,在文中找出描写人物的句子,体会人物形象。完成下表的填写。 学习任务一:体会人物形象 找出描写人物的句子,体会人物形象。 课文原句 描写方法 人物形象 “我”是一个_____ _____的孩子。 提出观点 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产生疑问,引发猜测 证实猜测 新疑问,新猜测 疑问:怀表怎么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猜测:表里边一定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 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 疑问:为什么表还蒙着一层玻璃? 结论:因为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疑问:为什么把可怕的蝎子放在好看的表里? 猜测:也许因为这个蝎子声音好听,与众不同。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得到父亲肯定的回答,并证实自己的推断,所以感到愉快 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么丑陋的生物放到表里 有强烈的求知欲 2.从课文第9自然段“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不许小孩子动”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我”用儿童天真的逻辑推断表发出声音的原因,表现出“ 我”勤于思考,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非常天真、可爱。 心理描写 1.课文第2自然段中把表发出的声音和什么声音进行对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