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60848

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 第1课时课件(共23张ppt) 2025-2026学年沪粤版(2024)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28457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4.3,九年级,物理,初中,2024,学年
  • cover
第3节 欧姆定律的应用 第1课时 第十四章 简单电路 沪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同步备课 1.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2.根据欧姆定律设计实验,测算小灯泡的电阻。 3.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点。 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量,电压可以用电压表测量。那么,用什么方法测量电阻呢? 灯泡的电阻是多大呢? I = U R R = U I 伏安法 必做实验 实验器材:如图所示。请根据上一节实验经验,在虚线框中绘制实验电路图,并挑选所需器材,按图连接电路。 知识点一: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 测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测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 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组成完整电路 要进行多次测量怎么办? 测量对象 2.设计电路图 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 1.实验原理: ? 3.实验过程: ①按电路图连接好实物电路 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 ①断开开关,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记下三组或三组以上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分别填入表格中。 ③根据记录的数据应用公式 分别求出对应的电阻值,填入表格中。 R = U I 4.实验步骤: 实验过程中,利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电流,从极小电流逐步调至小灯泡正常发光状态。同时,用手感受小灯泡的温度变化,观察其亮度,并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示数,计算电阻值,将数据填入表。 {F5AB1C69-6EDB-4FF4-983F-18BD219EF322}实验序号 U/V I/A R/Ω 小灯泡亮度 1 不亮 2 灯丝暗红 3 微弱发光 4 正常发光 分析不同发光情况下小灯泡的电阻值,并思考以下问题: (1)小灯泡由不亮逐渐变为正常发光时,灯丝温度如何变化? (2)小灯泡灯丝电阻大小与温度高低存在怎样的关系? (3)能否将记录表中四次测得的电阻平均值作为小灯泡的电阻?为什么? (1)小灯泡由不亮逐渐变为正常发光时,灯丝的温度逐渐升高。 (2)小灯泡灯丝的电阻大小与灯丝的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灯丝的电阻越大。 (3)不能将记录表中四次测得的电阻的平均值作为小灯泡的电阻。因为小灯泡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同发光情况下灯丝的温度不同,电阻值也不同,取平均值没有实际意义。 1、实验原理: . 2、实验器材: 知识点二:伏安法测定值电阻阻值 R = U I 伏安法 A B C D 5Ω 10Ω 电源 开关 电压表 电流表 滑动变阻器 定值电阻 导线 3.设计电路图: A B C D 4、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2)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使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三次,记下电压值并同时读出电流表的读数,分别填入表格中。 (3)根据记录的三组数据,分别求出三组对应的电阻值R1、R2、R3, 根据 得出待测电阻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实验次序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1) 2.0 0.20 (2) 2.5 0.25 (3) 3.0 0.30 上表是某同学的实验记录,则被测电阻的阻值应为_____ 10 10 10 10Ω 分析比较上面的实验数据,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和电压成正比。 5、实验数据记录: 0 1 2 3 U/V I/A 0.3 0.2 0.1 (1)这个实验做三次的目的是什么?这与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②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便于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①保护电路; 6、交流与合作: 测量三次定值电阻的阻值,目的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少误差,测量小灯泡电阻多次不是为了求平均值,而是为了反映灯泡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原理: 欧姆定律的应用 伏安法测 定值电阻阻值 伏安法测 小灯泡电阻 计算: R = U I 电路图: 结论:小灯泡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原理: R = U I 1.同学们最近学习的电学实验中,其中三个实验都用到如图的电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