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章 光现象 第5节 设计舞台灯光秀 美丽的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呢?肥皂泡的颜色为什么如此鲜艳? 1、通过实验,了解色散现象。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能用色光混合及物体颜色知识简单解释五光十色的世界。 4、理解物体的颜色与光的关系,并能运用此原理设计特殊效果。 活动: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阅读课本P114-115“光的色散”内容,分组利用手中的三棱镜进行实验,回答后面的问题。 任务一 探究光的色散 【演示视频】 问题1:实验中,你观察到了怎样的现象? 太阳发出的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分散成按红、橙、黄、绿、蓝、靛、紫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 问题2:白光和它分解成的彩色光带有怎样的关系? 白光可以分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些光束复合在一起又会成为白光。 复色光 问题3:由于玻璃对各种颜色光的折射本领不一样,所以各种颜色光的折射角不一样。那么玻璃对这七种色光中的哪种色光折射本领最强?对哪种色光的折射本领最弱?说出你判断的依据。 不同颜色的光在玻璃中行进,射到另一侧面时入射角不相同,所以折射角更不同,入射角大的折射角也大,该颜色光的折射本领就更强。因此玻璃对紫光的偏折能力最强,玻璃对红光的偏折能力最弱。 问题4:雨后出太阳的时候我们经常能看到美丽的彩虹,彩虹的形成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吗? 当阳光经过水滴时,它会被折射、反射后再折射出来发生色散。 活动:牛顿之后,托马斯·杨和赫尔姆霍兹继续研究终于确定了三原色光(三基色),及“红、绿、蓝”,其他色光均可以用这三种色光以不同比例混合得到。利用三色光源,试试混合得出其他颜色。 任务二 光的三原色 【演示视频】 问题1:利用三基色,你拼凑出了什么颜色的色光?是用什么色光拼凑出来的 红+绿=黄 红+蓝=品红 绿+蓝=青(靛) 红+绿+蓝=白 问题2:下图是用放大镜观察电脑屏幕时观察到的,请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电脑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基色合成的。 放大镜放大 活动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16“物体的颜色”内容,然后分小组利用手中的颜料进行调色,尝试调出白色。 任务三 物体的颜色 问题1:为什么我们调不出白色,反而随着颜色的叠加,颜色呈黑色? 颜料不是光源,它所呈现的颜色是它能反射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该颜料吸收掉了。颜料色彩叠加越多,能吸收色光的种类变多,最后所有色光都被吸收呈现黑色;而白光是各种色光的合成色,因此调不出来。 问题2:为什么带上绿色透明眼镜看下面图片,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会看到绿色的背景和黑色的辣椒。因为绿色透明眼镜只能透过绿色的光,其余光会被吸收,而辣椒的只反射红色的光,背景的白光反射的白光只有绿色能够透过眼镜,所以看到的就是绿色的背景和黑色的辣椒。 活动2:根据P118页“实践活动”的内容探究不同色光下的物体颜色 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在表格中。 红色 黑色(或暗色) 黑色(或暗色) 红色 黑色(或暗色) 绿色 黑色(或暗色) 绿色 黑色(或暗色) 黑色(或暗色) 蓝色 蓝色 问题:分析实验数据,你能总结出物体呈现某种颜色的规律吗? 物体的颜色取决于它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红色物体在红光下呈红色,是因为它能反射红光。 红色物体在绿光(或蓝光)下呈黑色,是因为它不能反射绿光(或蓝光),几乎将所有照射它的色光都吸收了。 白色物体在所有色光下都呈现光源的颜色,因为它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 活动:根据教材P118页的内容设计实践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四 设计物态灯光秀 (1)为表现故事主题和人物的情感,舞台背景和人物服装的颜色应如何选择? 主题与背景: 例如,表现欢乐、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