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61154

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1-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2865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初中,诵读,教学设计,侄孙,蓝关,迁至
  • cover
教学内容: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韩愈及其作品风格,熟读并背诵。 2.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句含义,梳理诗人从 “愤懑” 到 “坚毅” 的情感变化。 3.细读品味,体会诗中所流露出的诗人怨愤之情和凄楚之情,并学习诗人一心为国的决心和豪情 4.初步掌握贬谪诗的一般特征,提升对古诗的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句含义,梳理诗人从 “愤懑” 到 “坚毅” 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1.细读品味,体会诗中所流露出的诗人怨愤之情和凄楚之情。 教学方法:1.讲授法;2.朗读法;3.自主探究法;4.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个人初备) 研讨记录 二次备课 一.自主先学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一:在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由士而仕,投身宦海。但宦海有不测风云,忠而被贬,贤而遭迁不乏其人。贬官的遭遇,除了降职、被贬逐荒凉之地外,不少人还经历过牢狱之灾。屈原、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有过这样辛酸凄凉的遭遇,韩愈也没能逃脱。你对韩愈了解多少呢? 导入二:有这样一个人,他生活在唐代,“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八大家之首。他有“业精于勤荒于嬉”的明训,也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慨叹;他还敢对迎佛骨的皇上说“佛不足事”,“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是的,这个人,就是这首律诗的作者———韩愈。一篇《论佛骨表》,让他贬官潮州。《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就是贬谪途中所作。 (二)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三)写作背景 唐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曲、愤慨、悲伤。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四)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朝(zhāo)奏 九重天(chóng ) 潮州(cháo ) 弊事( bì ) 瘴江( zhàng ) 2.题目中的“左迁”是什么意思?题目改怎样解读? “左迁”是降低官职的意思,汉代贵右贱左,故称贬官为“左迁”,诗人韩愈被贬官走到蓝关时,写下这首诗送给前来为他践行的侄孙韩相。 合作助学 (一)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范读:教师示范朗读诗歌,提醒学生听读过程中注意字音、语调、重音和节奏 2.自读:学生自由朗读并示范朗读,教师点评 3.译诗:初步理解诗意: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学生分享诗歌内容) 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