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61872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授课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5-10-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248238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8课,冷战,国际格局,演变,授课,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打破了三百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军事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美国则凭借在战争中急剧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爬上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它野心勃勃,狂妄地宣布要控制全世界。” ———方连庆等《国际关系史(现代卷)》 “苏联是经历了战火的考验而成长起来的另一个大国。在战争中,苏联不仅建立了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而且由于它为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大大地提高了它在国际社会中的威信与地位。”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冷战概念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二)冷战背景 ④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 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本,梳理美苏冷战的背景。 ①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 ②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存在严重冲突与对立 ③战后美国称霸世界野心急剧膨胀,全球扩张,将苏联视为称霸世界障碍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战时同盟关系失去存在的基础。 (2)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与冲突是美苏变为战后对手的重要原因。 (3)美苏争霸世界的国家利益严重冲突是主要原因。 思考点:美苏为何从战时的盟友变为敌后对手?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史料实证 ———冷战的发生 史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后冷战便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 危机不幸地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对抗性的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欧洲也就与德国———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权力关系再调整”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美苏“行动和反行动”的主要特点。 (1)主要原因: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2)主要特点:军事对峙但不付诸战争;政治对抗但保持相对和平;经济割据并形成两大对抗市场。 (三)冷战表现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自主学习二:阅读课本P112,梳理冷战的表现。 美国 苏联 政治 经济 军事 地缘政治 1947.3“杜鲁门主义” 1947.9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 1947.6“马歇尔计划” 1949 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9 北约 1955 华约 标志冷战的开始 标志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第一次柏林危机,德国分裂 材料一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宣读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此即“杜鲁门主义”。 (三)冷战表现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自主学习三:根据材料,概括“杜鲁门主义”的目的。 目的:遏制苏联与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材料二 二战后西欧经济面临崩溃,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此起彼伏。这种状况使美国政府意识到,“共产主义是在贫困和不满的土壤里蔓延和滋长的”,为了“遏制”苏联全球扩张主义,防止西欧 “变质”,无论如何也要稳定欧洲、复兴欧洲。于是美国政府出台了援助西欧的“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三)冷战表现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自主学习四:根据材料,概括“马歇尔计划”的目的。 目的:①复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