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96213

2016年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案:12.《论语》十二章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281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16,十二,论语,教学,年秋,精品
  • cover
12 《论语》十二章 知识目标 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有关知识;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 能力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情感目标 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3.了解各则语录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示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教师范读第一章,强化解读文意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单”变“双”。如:学———学习 朋———朋友 乐———快乐温———温习 师———老师 思———思考 知———知道 择———选择 【教学备注】‖学法指导‖朗读指导:(1)读时要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2)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3)把握重读和轻读。(4)注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疏通文意(一)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1.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2)吾十有五(“有”同“又”)2.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时常)(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旧的知识”“新的理解”)(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乐趣)(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3.古今异义(1)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2)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水。)(3)三人行(古义: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4)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每天;今义:日子。)4.一词多义 ①学而时习之(表顺承) ②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③为人谋而不忠乎(表转折) ④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表转折) 而 ⑤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顺承) ⑥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⑦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 ⑧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 ⑨不义而富且贵(表顺承)⑩切问而近思(表顺承) ①为人谋而不忠(替)为②可以为师矣(做)(二)重点句子的翻译。(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有害。(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不好的地方就改正。(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淌。”(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学法指导‖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