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成长的时空 第六课 友谊之树常青 第1课时 友谊的真谛 课程标准 建立同学间的友谊;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同学、朋友的关系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认识友谊的真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道德修养:通过分享活动,树立积极的交友态度,主动融入集体、与同学交往,建立真挚的同学友谊,在交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健全人格: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尊重他人、珍惜友谊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 责任意识:通过探究活动,能够理解友谊的真谛,能恰当地解决自己的交友困惑及冲突,作出负责任的选择 教学重难点 1.友谊的特质 2.识别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交友观 材料和视频导入: 1.展示材料: 有一种友谊是余华和史铁生 ◎二十一岁末尾,正值青春,史铁生失去了奔跑跳跃的能力,终日与轮椅作伴。他在《秋天的怀念》(史铁生作品选集)中写母亲对自己的小心翼翼,连“跑”“跳”这样的字眼都不敢谈及。 ◎自从我腿残疾后,家人们都很忌讳提及我的腿,只有余华,他带我去踢足球,让我守门,他没把我当残疾人,也没把我当人。 ———史铁生 ◎我是最糟糕但是最快乐的守门员。 ———史铁生 ◎“二十一岁末尾,双腿彻底背叛了我,我没死,全靠着友谊。” ———史铁生 教师提问:你如何看待余华带史铁生踢球?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余华并没有因为史铁生失去双腿而区别对待,余华让史铁生当守门员既体现了他对朋友的关心和理解,更体现了他和史铁生亲密的友谊。 2.观看视频———余华签名铁生,思考:友谊的真谛是什么呢?是什么样的友谊让(《活着》的作者)余华在采访中多次提起史铁生呢? 学生回答。 教师过渡: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友谊的真谛,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课程———《友谊的真谛》。 一、友谊的特质是什么? 1.阅读教材P42“生活观察”,思考:(1)说到朋友,首先在你脑海里想到的是谁?他(她)身上最吸引你的特点是什么?是什么让你们成为好朋友?(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你认为在与朋友相处中最重要的三项特质,并与同学分享。(3)哪些特质的支持率较高?写下来。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答案提示:符合实际情况即可。 教师过渡:在友谊的长河里,我们积累着不同的体验,分享着各自的感受,体悟着友谊的真谛。 2.观看视频———罗翔老师谈友谊。阅读教材P43“探究与分享”,谈谈你对上述情境的看法,并和同学探讨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在真正的朋友面前,我们是不需要戴上面具的,我们只需要有一颗真心。 3.教师提问:结合所学回答,友谊的特质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在真正的友谊中,我们能够得到朋友的理解和帮助、信任和忠诚、肯定和关心,享受更多的快乐和温暖,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和满足。 4.展示材料:名人的友谊故事。 巴金和冰心:因为共同的性格、爱好,相互的欣赏,释放出他们弥香醇厚的友情———浓厚又淡如水! 《不朽的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即使家庭背景再悬殊,拥有不同的职业背景,只要真心相对,就能跨越一切阻碍。 教师提问:你从名人的友谊故事里发现了什么?(友谊的特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业成绩等,实现心灵的沟通与契合。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人生的美好。 5.教师展示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过的名言,以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 6.展示材料: 余华:文学界批评我时,铁生却赞扬我 当余华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刚刚出版时。余华便遭到了来自文学界诸多的质疑,作为朋友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