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第2课时 守护正义 课程标准 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有助于他们形成法治信仰和维护正义的意识;初步形成正义等观念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增强公民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主动维护弱势群体权益,践行社会正义理念 法治观念:树立规则意识,遵守社会公德与法律制度,理性看待并干预非正义行为,善于做到见义智为 健全人格:培育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能力,敢于质疑不公现象,形成维护正义的坚定信念 道德修养:关注弱势群体权益,通过公益活动、舆论监督等方式践行正义,反对歧视与不公 教学重难点 1.正义的价值 2.守护正义的做法 视频导入 教师展示:视频———追求正义。 教师提问:结合视频,谈谈你对正义的理解。 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讲述:同学们,想象一下,在课间操的操场上,你看到高年级同学故意绊倒低年级学生,抢走对方的零食还哈哈大笑;或是在班级小组作业中,有人全程偷懒,最后却想和认真付出的同学平分成绩……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小事”,是不是让你心里很不是滋味?正义,就藏在我们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和行动里。当不公出现时,我们该如何成为正义的守护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守护正义”的神秘面纱! 一、正义的含义 1.教师展示:帮助他人、救死扶伤、打架斗殴、尊老爱幼、审判案件、贪污腐败、严格执法、热爱祖国、考试作弊、校园暴力相关图片。 教师提问:请判断,哪些是正义行为? 学生讨论后发言。 教师总结:帮助他人、救死扶伤、尊老爱幼、审判案件、严格执法、热爱祖国属于正义行为。 3.教师归纳:(正义的含义。)正义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二、正义的价值 1.观看视频———构建公平正义。 教师提问:说说视频带给你哪些启示。 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言。 2.教师展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国家助学金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相关漫画。 教师提问:思考,国家建立和完善上述制度有什么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国家建立和完善这些制度有利于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给予弱势群体必要的帮扶。 3.教师展示: 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国家针对弱势群体的一系列措施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正义保障人们有尊严地生活。正义要求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在一个正义的社会中,即使是弱势群体,也能获得基本的生存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而不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4.教师展示: 教师提问:材料带给你哪些启示? 学生自由作答。 教师总结:正义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尚。正义要求人们明辨是非、爱憎分明、惩恶扬善,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弘扬社会正气;要求人们顾全大局、办事公道、无私无畏,积极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5.教师归纳:(正义的价值。)(1)正义保障人们有尊严地生活。(2)正义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尚。 三、守护正义的做法 1.教师展示: 教师提问:结合材料,谈谈守护正义的重要性。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面对非正义行为,如果我们不起来抗争,最终我们都是受害者!!期盼正义、捍卫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 2.观看视频———智擒劫匪。 教师提问:观看视频,结合教材知识,这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守护正义? 学生自由作答。 教师总结: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每个人都要自觉识事理、辨是非、知善恶,以实际行动推动正义的实现。面对非正义行为时,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善于做到见义智为。 3.教师讲述:当非正义行为在身边发生时,当看见别人身处险境需要帮助时,当自身遭遇困难时……请记住并及时拨打以下热线电话。 类型 号码 类型 号码 公安报警 110 政务服务便民 1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