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62529

统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六课第2课时学会依法办事 教案

日期:2025-09-2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725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统编,八年级,道德,法治,上册,第六
  • cover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 第2课时 学会依法办事 课程标准 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依照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了解获取法律帮助的方式 道德修养: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法治观念: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健全人格:当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或寻求法律救济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责任意识:增强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形成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依法办事的方式和途径 2.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或寻求法律救济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视频导入: 观看视频———远离犯罪:监狱反向宣传,谈谈你的感悟。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要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远离违法犯罪,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为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在,我们一起学习本课,了解依法办事的方式和途径。 一、依法办事的要求 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P49“生活观察”,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依法办事。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依法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和谐有序。 2.展示漫画———报假警、网络造谣、不文明养犬、校园霸凌、闯红灯、非法行医 教师提问:想一想,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吗? 提示: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即可。 3.教师展示: 最高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量总体上升 近三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73178件,判处未成年人罪犯98426人,占同期全部刑事罪犯的2%至2.5%。 最高法公布的数据同时显示,对于已满12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杀人、重伤害犯罪,自刑法修正案(十一)实施以来,截至2024年4月,人民法院共审结此类案件4件4人,犯罪人年龄在12至13岁之间,被依法判处10至15年有期徒刑。 最高法提出,人民法院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积极采取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方式,强调审判既要成为对失足未成年人惩戒处罚的公堂,又应作为挽救教育的课堂。处罚上坚持“宽容但不纵容”,对于主观恶性深、危害严重、特别是屡教不改的,该惩处的依法惩处,发挥警示教育作用,还被害人以公平,示社会以公道。 教师提问:阅读材料,结合上述问题,说说你的感想。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自觉守法。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如果违反法律会有什么后果;在行动上以法律为准绳,自觉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 4.教师提问:阅读教材P51“探究与分享”,思考:遇到类似情形,我们可以寻求哪些机关的帮助?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答案提示: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 教师总结:遇事找法。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主动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充分利用能够提供法律服务的组织和机构,如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5.教师提问:阅读教材P52“相关链接”,说说这些组织和机构能够为我们提供哪些服务和帮助。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①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②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可以回答我们的法律问题,替我们处理涉及法律的事务,他们还可以接受委托或指派,担任代理人或辩护人。③公证处的公证员依据法律和事实,证明合同、遗嘱、亲属关系、身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