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62531

统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第2课时践行平等教案

日期:2025-09-2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952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统编,八年级,道德,法治,上册,第七
  • cover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第七课 追求自由平等 第2课时 践行平等 课程标准 具有初步的平等观念,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的观念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明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基本原则,认同公民一律平等享有权利、履行义务 法治观念:学会在法律框架内平等行使权利,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意识 责任意识:在享有平等权利的同时,主动承担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 道德修养:将平等观念融入日常行为,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教学重难点 1.践行平等的做法 2.怎样理解平等 教师展示: 教师提问:中国妇女事业的发展体现了对平等的追求,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平等的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平等,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每一次规则被尊重时的坚定,是每一份努力被看见时的公正,更是每个人心底对尊严与权利的渴望!那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平等?我们又该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平等?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 “践行平等”的学习之旅。 一、怎样看待平等? 1.教师展示:关于平等相关漫画。 教师提问:结合漫画,思考究竟什么才是平等?是不是只有一模一样才是平等? 学生小组讨论。 2.教师展示:同工同酬、教育公平、选举平等、男女平等四幅图片。 提问:结合以上图片,说说平等的含义。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平等意味着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3.教师归纳:(怎样看待平等?)(1)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2)平等意味着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二、平等的表现与作用 1.观看视频———尊重他人人格。 教师提问:观看视频,结合教材,谈谈视频带给你哪些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平等表现为人格平等。生活中,人们虽然有贫富之分、知识多寡之别,但是在人格上是一律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有人的人格尊严都受到法律平等保护,不容亵渎和侵犯。 2.教师展示:一次选举一人一票、儿童要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少数民族考生中考加分、公共交通工具设置老弱病残孕专座等相关图片。 教师提问:下列情况符合平等原则吗?结合身边的实例,这体现了哪种平等?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平等意味着权利义务平等。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3.教师展示:“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和“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对比图片。 思考:两者是否存在矛盾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不矛盾。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这种差别对待的做法,并没有违反平等原则和精神,相反,是为了让他们获得实实在在的平等。 4.教师归纳:(平等的表现及作用?)(1)表现:①平等表现为人格平等。②平等意味着权利义务平等。(2)作用:平等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它有助于人们政治上平等参与、经济上共同富裕、文化上共建共享。 三、践行平等的做法 1.教师展示: 教师提问:你怎样评价老太太的说法?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该说法是错误的。平等对待他人。每个人都有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社会成员,尊重他人人格,不欺生、不凌弱。 2.教师展示:漫画《就业歧视》。 教师提问:(1)漫画中的女士遭受了什么呢?(2)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就业歧视的行为?(3)这些行为会给求职者带来哪些危害?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1)就业时的性别歧视。(2)学历歧视、身高歧视、相貌歧视、种族歧视、户籍、地域歧视、属相歧视、乙肝歧视……(3)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教师讲述: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