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第四课 遵守社会规则 第2课时 遵守规则 课程标准 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恪守诚信,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做文明的社会成员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形成自觉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理念 道德修养:懂得积极维护规则,参与改进规则 法治观念:了解规则,明白每个人都应自觉遵守规则 健全人格:提高自律能力,敬畏规则,学会维护规则的技巧,锻炼参与改进规则的能力 责任意识: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培养自律意识和敬畏规则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知道自觉遵守和维护规则 2.培养自律意识和敬畏规则的意识 视频导入: 观看视频———梨虽无主,而我心有主,思考:你怎么看待“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观点?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一观点告诉我们,遵守规则需要自律。许衡在没有他律的情况下,还能严于律己,自觉遵守规则。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堂课,了解如何遵守规则、维护与改进规则。 一、我们应该怎样遵守规则? 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P29“生活观察”,思考:这些人是如何遵守规则的?并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规则。 学生回答。 答案提示:(1)“爸爸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是具有规则意识的体现;“村民积极践行村规民约”体现了他律和自律相结合;“业主商讨并制定了《文明停车公约》,很自觉地遵守”体现了完善规则、自律。他们都做到了维护规则、践行规则。(2)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有规则意识、践行规则、维护和改进规则。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回答,我们应该怎样遵守规则?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1)遵守规则,需要增强规则意识。(2)遵守规则,需要他律与自律。(3)遵守规则,需要坚定地维护规则。(4)遵守规则,还需要积极完善规则。 二、为什么要增强规则意识? 教师提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要增强规则意识?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对规则要心怀敬畏,知方圆、守规矩。只有不断增强规则意识、提高按规则办事的自觉性,才能推动社会向着有序、文明的方向发展。 三、遵守规则,为什么要他律还要自律? 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P30“探究与分享”,思考:你怎么看待以上观点?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1)第一种观点错误,认为“法不责众”,别人破坏规则,我们也跟着破坏规则。第二种观点是正确的,是自律的表现。第三种观点是错误的,认为只要破坏规则后没有危险,就可以破坏规则。 (2)遵守规则,需要他律与自律。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比如:和妈妈一起出去,红灯亮了,我会提醒妈妈。 2.教师补充:《杨震拒金》加深学生对遵守规则的更深层认识。增进对这一品质的认同。 杨震(曾)推举秀才王密,四次升官,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在他往郡中上任途中,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令,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来赠送给杨震。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了解你(的为人),你却不了解老朋友我(的为人),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你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愧疚地出门走了。杨震为官清廉,不接受私下的请求。他的子孙们(与平民百姓一样)吃蔬菜,出门步行,亲朋好友劝他为子孙后代置办些产业,杨震坚决不肯,他说:“让后世人都称他们为清白官吏子孙,将这些留下,不也是十分丰厚的吗?” 3.展示图片———《郑州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文明养犬:牵狗避让行人 教师提问:遵守规则,为什么要他律还要自律?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惩戒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自律就是严于律己,通过自省和慎独,不断发现并及时纠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