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第1课时 创新改变生活 1.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创新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在感受国家创新成就中培养民族自豪感。 法治观念:体会创新与美好生活的内在联系,认同创新的价值,支持我国改革创新事业。 责任意识: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志为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3.教学重点:感受创新,认识创新的重要性。 4.教学难点:理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原因。 问题导入:(PPT图片+材料呈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4页的“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在生活中,你有过哪些“变废为宝”的创意?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目标导学一:感受创新 (一)创新的定义、方式、领域、产生及主体 1.(PPT图片+材料呈现)鲁班造锯与瓦特改良蒸汽机 思考:什么是创新?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鲁班造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是创新。瓦特改良蒸汽机———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也是创新。创新可以是“无中生有”,也可以是“有中生新”。 2.展示:创新存在各个方面的图片,谈谈创新存在于哪些领域。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创新不局限于科技领域,它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3.教师展示:(PPT图片+材料呈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神舟十七号成功着陆 2024年4月30日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科技的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是一代代科研人员的努力,还有一项项技术、一批批中国制造产品的助力。 思考:创新是如何产生的?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航天成就———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4.思考:创新的定义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5.知识小结:进一步认识创新 创新的方式 可以是“无中生有”,也可以是“有中生新” 创新的领域 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创新的产生 它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 创新的主体 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集体 (二)创新的意义 1.(PPT图片+材料呈现)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以上情境体现了创新对于个人有什么作用?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教师展示:视频———创新故事、“懒”到一定境界就是个发明家并结合视频讲解创新对个人的作用。 2.教师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袁隆平和“一国两制”相关图片。 思考:创新对于社会有什么作用?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3.教师展示:教材第16页“探究与分享”图片 思考:(1)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一样的感受。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2)思考:有人说,创新只是为了满足个人兴趣,与大众的幸福生活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创新既满足了个人兴趣,在创新中实现了自身价值。同时,因为创新提高了效率,改变了旧有的方式,也让大众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