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本文重点文言词汇句式。抓住关键词语,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弟子的治国理念,感受孔子魅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本文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表情等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 : 领会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领略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风采,树立人生理想。 情境任务 志,意也。从心,之声。 ——— 许慎《说文解字》 01 志者,心之所也。 ———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02 我校拟开展“先贤之志,今人悟志”活动,邀请师生共同学习经典《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跨越时空,与先贤对话。 走近孔子 ①政治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暴政。 ②教育方面: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不分贵贱。开启了平民教育,打破了“学在官府”的贵族教育。他提出一系列宝贵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温故知新”,提倡启发式教学等。 ③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编成《春秋》一书,修订《诗》《书》《礼》《易》等经典文献。他的言论被收录在《论语》里。 孔子,名丘,字仲尼 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论语》简介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论语》简介 宋儒将: 《论语》 《大学》 《孟子》 《中庸》 全称为“四书” 解读题目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侍坐》 这四个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扩展知识】 对晚辈说话或者自谦时一般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称字。 (由) 子路 (点) 曾皙 (赤) 公西华 (求) 冉有 侍坐:陪长者闲坐 听名家朗诵,正音 千乘之国 shèng 哂之 shěn 小相 xiàng 冠者 guàn 摄乎大国 shè 以俟君子 sì 铿尔 kēng 浴乎沂 yí 饥馑 jǐn 端章甫 fǔ 莫春者 mù 舞雩 yú 喟然 kuì 听名家朗诵,正音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课文是如何围绕谈“志”展开? 孔子问 志 弟子言 志 孔子评 志 问志中感受孔子风范 壹 在问志中感受孔子风范 齐读第一部分,思考: 孔子是怎样问志的? 01 02 反映出孔子在教学上的什么样的态度 第一部分:孔子问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因为 比 你们 同“已”,止 不要 平时 了解 如果 有的人 动词,做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因为我的年龄比你们大一点,不要因我而不敢说话。(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 第一部分:孔子问志 孔子是怎样问志的?反映出孔子在教学上的什么样的态度 1.用温和自谦的话首先解除了学生的思想顾虑,给学生创造了说真话的条件,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从而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地谈个人的理想。 2.引用学生日常好说的牢骚话,指出他的学生平时认为人们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无所作为,表明对学生的了解。而后假设了一种情况,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怎么办?从而水到渠成地启发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 和蔼可亲 平易近人 循循善诱 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