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6.2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了解化学反应存在限度,认识化学平衡的特征; 能够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了解化学反应限度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了解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核心素养: 结合实例体会可逆反应存在限度,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发展“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学科核心素养; 认识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存在限度,认识化学平衡的特征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 教学方法 问题推进法、实验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可逆反应 在同一条件下,既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也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学生活动】列举学过的可逆反应: 、 、 、 、 【学生活动】思考: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SO2和1mol O2发生反应: 对于以上反应,请分析: (1)当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哪个大? (2)当反应刚开始时,正反应与逆反应哪个反应速率大? (3)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如何变化? (4)随着反应的进行,v(正)与v(逆)怎样变化? (5)反应会进行到什么时候“停止”? (6)此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如何变化? (7)给这个状态命名 (8)反应真的停止了吗? 【分析讲解】该过程可用图表示为: 【注意】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过程、途径无关,只与起始状态有关。 【板书】 一、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 1、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讲述】化学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或完成的最大程度,即该反应进行的限度。 任何化学反应的进程都有一定的限度,只是不同反应的限度不同而已。 【板书】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1)逆:研究对象必须是可逆反应。 (2)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都仍在进行。 (3)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即同一种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这是化学平衡的本质特征。 (4)定:在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这是化学平衡的外部特征。 (5)变:化学平衡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浓度、温度、压强等),平衡会发生移动,最后达到新平衡。 【注意】 ①化学平衡状态是可逆反应在给定条件下达到的一种特殊状态,是化学反应所能达到或完成的最大限度,即该反应进行的限度。 ②化学反应的限度决定了反应物在该条件下的反应物的最大转化率。 转化率:已被转化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与其初始的物质的量之比。 ③改变反应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一个化学反应的限度。 【设问】如何判断可逆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了呢? 【归纳小结】 1、目的 方法 (1)通过改变温度、浓度、压强、表面积、使用催化剂等,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通过改变温度、浓度、压强等,改变可逆反应的限度。 【布置作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