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64229

6.3 碳达峰与碳中和 第2课时 教学课件(共23张PPT内嵌视频)-初中化学鲁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3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581961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内嵌,九年级,2024,教版,化学,初中
  • cover
(课件网) 第三节 碳达峰与碳中和(第2课时) 学习目标 01 02 了解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意义以及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 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新课导入 人类对化石燃料的过度开采和利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持续升高,由此引发全球气候变化。 碳达峰与碳中和是全世界为应对过量碳排放带来的全球气候挑战达成的共识。“碳”指的主要是二氧化碳,我们一起来追根溯源,理清“碳”的来源和去处。 新课导入 在实验室里,二氧化碳常用 与 (或 )反应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稀盐酸 石灰石 大理石 CaCO3+2HCl === CaCl2+H2O+CO2↑ 石灰石 自主学习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附着在石灰石表面,阻碍了反应的进行。 2.实验室不用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的原因: 3.实验室不用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制取CO2的原因: 反应速率太快,气体不易收集。 1.实验室不用浓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的原因: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得的气体中混有HCl气体。 注意 自主学习 活动探究 6-5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通过氧气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请你依据上述反应原理,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分析每部分实验装置的作用,了解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自主学习 1.确定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反应原理 反应物的状态 加热/常温 CO2 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 固+液 常温 自主学习 优点:装置简单 缺点:不方便添加液体,不能控制反应的进行 优点:方便添加液体 缺点:不能控制反应的进行 优点:方便添加液体,能控制反应速率(通过控制双氧水的滴加速率能形成比较平稳的氧气流) 自主学习 【资料】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若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则这种气体的 密度比空气大;若小于29,则密度比空气小。 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CO2的密度_____空气。 CO2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 大于 结论:收集CO2只能用 法。 向上排空气 2.确定制取气体的收集装置主要考虑: (1)_____;(2) 。 气体密度 气体是否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如何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 检验二氧化碳: 向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二、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 在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以前,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与排放量大致相等。人类大量开发利用化石燃料,大量耕地被占用、森林的过度砍伐等,造成了碳循环的严重失衡,导致大气温室效应加剧。 温室效应 化石燃料的燃烧 乱砍滥伐 自主学习 修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平衡必定要“降碳”。在此过程中,碳排放的最高点即碳峰值被称为碳达峰;达峰之后,人为碳排放与通过植树造林、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等人为碳吸收达到平衡,即为碳中和。 自主学习 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自主学习 活动探究 6-6 实现“双碳”目标的思路 碳中和最核心的科学问题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换。我们把碳循环过程中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现象简称“碳排放”,把大气中相对于“收支平衡”的碳循环而言,二氧化碳过量的现象简称“碳超标”。结合所学,你认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请尝试完成以下任务: 1.找出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的可行性路径。 2.研究制定解决“碳超标”问题的方案。 自主学习 实现“双碳”目标,一方面要从源头上减少化石燃料的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