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64320

2.2.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第1课时教案 (表格式)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2410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2.1,七年级,生物,北师大,学年,2025-2026
  • cover
第2章 细胞 第1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1课时 显微镜的使用 年级 七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 课题 第1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1课时 显微镜的使用 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定位分析 1. 所属章节与地位 位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章节的开篇,是学生首次接触生物学微观研究的核心工具。 为后续学习动植物细胞结构、单细胞生物、细胞分裂等内容奠定实践基础,是初中生物学实验技能的关键起点。 2. 课标要求 科学探究目标: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操作,能独立完成观察。 核心概念:理解显微镜放大成像的原理,体会工具对科学发现的推动作用。 教材结构分析 1. 知识框架 显微镜的结构: 光学部分(目镜、物镜、反光镜/光源) 机械部分(镜臂、载物台、准焦螺旋等) 教材常以图示标注+实物图对照形式呈现,强调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如高倍镜与低倍镜的区别)。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通常分步骤细化:取镜安放→对光→放置标本→调焦观察→整理收纳。 重点强调“先低倍后高倍”的观察顺序和调焦技巧(避免压碎玻片)。 注意事项: 保护镜头、清洁方法、双眼观察习惯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 2.理解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及当中的规律 3.学会规范使用显微镜,掌握正确的操作,并能独立完成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切换观察。 4.掌握显微镜的维护方法,知道如何安全存放显微镜。 【素养目标】 1.培养科学思维,通过观察不同放大倍数下的细胞结构,理解微观世界与宏观视角的差异。 2.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细心、耐心的实验习惯,如轻拿轻放显微镜,增强实验安全意识。 3.在小组实验中互相配合,分享观察结果,提升团队协作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显微镜的核心结构和功能。 2.规范显微镜的使用流程和观察技巧。 【教学难点】 1.显微镜成像倒像与移动方向的关系。 2.培养科学思维, 理解微观世界与宏观视角的差异。 3.规范显微镜的使用流程和观察技巧。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课件中放出几种生物,提问生物的特征。 理解生物的统一性,并引出知识点“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通过预习,老师进行提问,从细胞数量上可以将生物怎么分类?通过课件展示精美的细胞图,丰富同学们的认知也引起他们积极探索细胞世界的欲望。 进行知识回顾,承接新课。对预习内容,在课堂呈现。 新知探究 一、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任务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预习和教学视频《显微镜的构造》的观看,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请一位学生代表上台复述、巩固显微镜的结构。 【教师任务】 (1)展示学生实验常用的光学显微镜。 (2)引导学生识别显微镜的光学部分和机械部分。 重要结构提醒到位:目镜、物镜(都是放大物像),粗准焦螺旋(粗略调焦),细准焦螺旋(精细调焦),转换器(转换物镜),光栏拨杆(调节光圈大小,并引导同学们思考什么情况下用大光圈、小光圈) (3)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并及时反馈,可以通过教师“我指你认”的回到情况反馈掌握情况。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和看教学视频,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同桌之间可以通过“你指我认”来检查自己对显微镜结构的掌握。 二、显微镜的使用 【任务二:学习使用显微镜】 利用视频《显微镜的使用》学习显微镜使用步骤,也可老师演示使用,接着请同学上台带领同学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这个过程同学们和老师都去挖掘操作过程中是否有错误,相互指出和学习。 【显微镜使用步骤中的细节】 (1)调试显微镜 注意:握臂、托座、安装目镜和物镜,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聚光镜。双眼注视目镜,调节光圈大小,调节亮度调节旋钮,感受视野亮度的变化。 (2)放置玻片标本 调节横向及纵向手轮使玻片对准聚光镜中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