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64329

1.1.3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表格式)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22315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1.3,七年级,生物,北师大,学年,2025-2026
  • cover
第1章 认识生物和生物学 第3节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年级 七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 课题 第3节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材分析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第一单元《探索生命奥秘》中至关重要的一节内容。它处于整个初中生物学习的起始阶段,在教材体系里有着独特且关键的位置。从纵向来看,它承接小学科学课程中对科学探究的初步涉猎,如简单的观察活动、基础的实验操作体验等,将学生此前积累的零散探究经验进行系统整合与升华,正式开启初中阶段生物学科的科学性、逻辑性学习之旅。从横向视角出发,这部分内容与物理、化学等其他理科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思维相互呼应、紧密相连,为学生构建跨学科的大科学研究思维模式打下根基,助力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方法在不同学科领域的通用性与重要性。此外,它更是后续深入学习各类生物知识,如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物的新陈代谢、遗传与进化等内容的必备方法论基础,后续诸多实验探究、现象分析都将依赖于此节所阐述的研究方法展开,宛如一把钥匙,为学生打开探索生物世界奥秘的大门。 教学目标 1.分析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其放走猎物的实例,讨论和归纳出实验法的基本程序,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运用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法获得事实和证据,运用逻辑对证据、数据等进行分析和判断。 3.说出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初步建立探究实践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4.初步感受探索生命奥秘的乐趣,体会生物学研究需要敢于质疑、严谨求真和理性分析等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响尾蛇迫踪猎物的研究方法分析。 2、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生物学研究。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一根藤上两朵不同颜色的牵牛花,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呢?如果要查明真相,应该如何去做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需要经过那些步骤呢? 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探究来导入本节新课。 新知探究 一、实验法的研究过程 二、生物学家进行各种科学活动 三、生物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初步接触了生物学研究的一些方法,大家还记得有哪些吗?谁能具体说说?”在学生回答后,进一步引导:“这些方法中,哪一种是最基本的呢?结合我们之前了解的科学探究案例想想。”最后总结:“没错,观察法、调查法、交流法、实验法都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而实验法是其中最基本的,因为它能通过人为控制条件来精准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师播放响尾蛇捕食视频,介绍:“响尾蛇是一种毒蛇,长约 2 米,身体呈绿黄色,具有菱形黑褐色斑,尾端有角质环,运动时能发出声音。而且它捕获猎物后,会先注入毒液再放其逃走,过段时间再追寻吞食。”提问:“大家仔细想想,从响尾蛇这种独特的捕食行为中,我们能提出什么值得探究的问题呢?”引导学生聚焦:“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 教师呈现资料:“响尾蛇视力差,只能感受光不能看清物体;眼下方有感受热的结构,但猎物会跑远;舌能感受气味;未被咬伤的动物不会触发其追踪行为。”组织小组讨论:“结合这些信息,大家分组讨论一下,响尾蛇可能通过什么来追寻猎物?每组选一个代表说说你们的想法。”在学生讨论后,引导得出:“综合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假设 ——— 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 教师提问:“有了假设,我们该怎么设计实验来验证呢?实验设计可不是随便进行的,它有几个重要原则,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讲解原则:“实验设计有三个原则,分别是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