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64757

4.7.2 免疫与免疫规划教学设计(表格式)共两课时 2025-2026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2192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免疫,4.7.2,八年级,生物,人教,学年
  • cover
八上生物第四单元第七章教学设计 课题:免疫与免疫规划 课型:新授课 主备时间:2025、9、15 主备教师: 研讨日期: 授课日期: 课时安排: 2 教学资源: 网络资源、教材 教法学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核心素养目标: 1. 生命观念:通过认识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与功能,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建立免疫调节的生命观念。2.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资料、小组讨论归纳三道防线的特点,培养归纳总结、逻辑推理的科学思维能力。3. 态度责任: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养成勤洗手、保护皮肤等良好卫生习惯,重视自身免疫健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集体研讨 个人修改 教学目标: 1. 能准确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2. 能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明确二者的特点。3. 结合生活实例,说明保护免疫防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一、检查预习,评价鼓励 (5分钟) 1. 检查预习,评价鼓励 (5分钟左右) (1)免疫的定义是什么?人体依靠免疫功能清除哪些物质?(2)器官移植时,患者免疫系统会对移植器官产生什么反应?(3)免疫规划对预防传染病有什么意义? 二、展示目标,导入新课 (3分钟) 导入: 播放 “犬只狂犬病疫苗免费注射点” 图片,提问:“大家看到图片里的场景,知道人们在做什么吗?为什么要定期给宠物打预防针?预防的疾病和人的健康有关系吗?” 引导学生思考 “免疫保护” 的重要性,自然引入 “人体的三道防线” 主题。 展示目标: 展示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学习重点(三道防线的组成与功能、免疫类型的区分)。 三、新授精讲,导学探究 (15分钟) 环节一 第一道防线 ——— 皮肤和黏膜(5分钟) 1.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本 43 页,结合图 4-23,归纳皮肤和黏膜的免疫功能。2. 教师精讲:(1)皮肤:角质层阻挡病原体侵入;分泌物(如溶菌酶)杀菌抑菌;表面正常菌群竞争营养、分泌抑菌物质。(2)黏膜:呼吸道黏膜纤毛摆动、黏液分泌,吸附并清除细菌;消化道黏膜分泌黏液,阻挡病原体。3. 小组讨论:“为什么呼吸道下端细菌比上端少?” 引导学生得出 “黏膜具有清扫、杀菌功能” 的结论。 环节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5分钟) 1. 资料分析:呈现 “病菌侵入人体时,吞噬细胞聚集吞噬病菌” 的资料,提问:“病菌在什么情况下能侵入人体?人体哪些部位有吞噬细胞?”2. 教师总结:(1)杀菌物质:溶菌酶破坏细菌细胞壁,使细菌溶解。(2)吞噬细胞:分布在血液、淋巴结、脾、肝等器官,直接吞噬消化病原体。3. 学以致用:“小狗受伤后舔伤口为什么利于康复?” 引导学生联系唾液中的溶菌酶作用。 环节三:第三道防线 ———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5 分钟) 1. 问题导入:“若病原体突破前两道防线,人体如何应对?” 引出第三道防线。2.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44 页,明确免疫器官(淋巴结、胸腺、脾)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的作用。3. 教师讲解:抗原(引起抗体产生的物质,如病原体、疫苗)和抗体(淋巴细胞产生的特殊蛋白质)的概念,结合动画展示 “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清除抗原” 的过程,强调二次免疫时抗体产生更快、浓度更高。4. 对比总结:通过表格对比非特异性免疫(第一、二道防线,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和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后天形成、针对特定病原体)。 四、巧设习题,知识巩固 (8分钟) 1.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接种卡介苗和牛痘 B. 半岁内婴儿不易患天花 C. 泪液、唾液的杀菌作用 D. 患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患天花 2.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属于人体的( ) A.第一道防线 B. 第二道防线 C. 第三道防线 D. 特异性免疫 3. 简答题:“烧伤病人为什么要涂消毒药水、用无菌绷带包扎?” 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