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64810

5.13.1 预防传染病 导学案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3次 大小:217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5.13.1,预防,传染病,导学案,2025-2026,学年
  • cover
2024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3章 传染病及其预防 第一节 预防传染病 导学案 一、核心素养目标 1. 生命观念:明确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理解其传染性、流行性特点及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建立“生物与健康”的关联认知。 2.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传染病案例,能区分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推理对应的预防措施,提升逻辑分析能力。 3. 探究实践:结合流感、蛔虫病等常见传染病实例,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流行环节与预防措施,培养实践应用能力。 4. 态度责任:掌握勤洗手、戴口罩、接种疫苗等预防方法,养成健康卫生习惯,关注公共卫生安全,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二、本节知识点 1.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由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引起,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可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 2.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易感人群的途径,如空气、水和食物、接触、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对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群)。 3.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针对流行环节采取对应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等)、切断传播途径(消毒、注意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增强体质等)。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关注权威信息,通过科学防护降低感染风险,体现全球协作与公共卫生意识的重要性。 三、自主预习环节 1. 传染病是由____引起的、能在____之间或____之间传播的疾病,其核心特点是____和____。 2. 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包括____、、和____等,例如流感的病原体是,肺结核的病原体是。 3. 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分别是____、和,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无法流行。 4.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____的____或____,包括传染病患者、病原体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传播途径中,通过蚊子等生物传播病原体的方式属于____传播。 5.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____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接种____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手段之一。 6. 预防传染病的三大措施中,隔离患病者属于____,对环境消毒属于____,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属于____。 四、师生互动环节 (一)探究导入:案例溯源,提出问题 1. 教师呈现真实案例:展示两则对比材料———2023年某中学流感暴发事件:1名学生确诊流感后未居家隔离,继续到校上课,1周内导致班级32人感染;②同期隔壁中学通过“每日晨检、教室通风、流感疫苗接种”,仅出现2例散发病例。 2. 师生互动提问: 教师引导:“同样是流感,为什么两所学校的感染情况差异巨大?关键差异可能出在哪些环节?”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聚焦核心问题:“要弄清楚差异原因,我们需要先明确———传染病能传播,必须具备哪些条件?针对性预防,又该从哪里入手?”,自然引出本节课探究主题:传染病的传播环节与预防措施。 (二)探究一:拆解传染病的“传播三要素” 1. 小组合作:案例分析法找要素 任务布置:教师分发“新冠病毒家庭传播案例”(爷爷感染新冠后,未戴口罩与家人共餐、共用毛巾,导致奶奶和孙子先后确诊),各小组结合案例,讨论并填写“传播要素分析表”,尝试从案例中提炼传染病传播的关键环节。 可能的传播环节 案例中的具体表现 你认为该环节的作用 爷爷确诊新冠 提供病原体 共餐、共用毛巾 病原体传递的通道 奶奶和孙子未接种疫苗 容易感染 教师巡视:重点关注小组是否能从“病原体来源”“传递途径”“易感人群”三个角度分析,对思路偏差的小组(如仅关注“症状”而非“病原体传播”)进行引导。 2. 师生共建:明确传播三环节 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表格,教师将学生提到的“病原体来源”“传递通道”“容易感染的人”等表述,结合教材定义规范为“传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