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65460

第三单元 互联网搜索——妙取素材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信息科技》(教科版)

日期:2025-11-26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478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三,教科,信息科技,学年,七年级,单元
  • cover
第三单元 互联网搜索———妙取素材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要求】 能够根据学习和交流的需要,使用互联网搜索、遴选、管理并贡献有价值的数据和资源,能够创建具有特色的作品。 在“互联网+”情境中,体验在线学习、生活和交流的新模式,合理应用互联网提高学习与生活质量。 【教材分析】 搜索引擎是信息获取的钥匙,数字作品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多媒体作品是文化传播的桥梁。本单元在前两个单元“互联网概述”“互联网连接与传输”的基础上,围绕“我眼中的非遗”这一主题,让学生搜集、遴选、整理和展示非遗相关素材,逐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资源并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文化素养、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单元课时】 5个课时。 【单元项目学习主题分析】 项目主题:我眼中的非遗。 项目概述:以“我眼中的非遗”为主题,选取一个或几个感兴趣的非遗项目,搜索并下载相关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源,进行素材的筛选和整理,制作非遗主题的演示文稿或微视频。 项目成果:“我眼中的非遗”数字演示文稿或微视频作品及数字资源包。 学习环境:计算机教室(教学中应用到的软件包含:WPS Office、微视频制作软件、问卷星、百度搜索引擎、在线协作平台、云空间等,各软件版本不受限制,如有相同功能产品也可进行替换。) 【单元学习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了解互联网搜索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巧,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搜索工具进行信息检索,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 能够根据“我眼中的非遗”项目需求,进行作品规划及任务分析,甄别、遴选、管理搜索到的信息,制作成非遗文化传承数字资源包(以下简称非遗资源包),完成有价值的资源整理。 通过小组合作,利用搜集到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创作有特色的非遗宣传作品,提升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 通过探讨网络素材的来源和传播途径,学会对搜集到的素材进行真伪鉴定和版权审查,遵守学术诚信和版权法规,培养保护非遗文化资源和个人知识产权的意识,以及维护健康网络环境的责任感。 【单元学习路径】 【单元教学准备】 1.硬件准备:能够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 2.软件准备:浏览器、网盘、WPS或Office、微视频制作软件、在线协作平台。 【学习任务/活动设计】 任务/活动1:以“我眼中的非遗”为主题,选择感兴趣的非遗项目,如剪纸、皮影戏、二十四节气、针灸、京剧等。查看官方网站中的介绍,收集要制作的非遗宣传作品(演示文稿或微视频)的素材,将相关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源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上。 任务/活动2:通过搜索引擎,获取“我眼中的非遗”项目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源,要求涵盖对应非遗项目的历史背景、特点、传承情况等方面的内容。最后,遴选合适的素材,将其下载并保存到自己的计算机上。 任务/活动3:在搜索引擎中使用“以图搜图”“听歌识曲”“以图搜视频”等方式,收集“我眼中的非遗”项目的图片、音频和影像资料,并将其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上。 任务/活动4:通过垂直搜索引擎和移动搜索工具,系统性地为“我眼中的非遗”项目搜集、整理相关的地理和人文资源。在完成这些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后,需要对其进行系统分类、数字化处理和创意整合,最终形成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遗文化传承数字资源包。 任务/活动5:使用“我眼中的非遗”数字资源包,通过小组合作制作数字演示文稿或微视频,以非遗文字和影像串联起昨天的记忆、今天的精彩和明天的希望。 【学习评价设计】 任务/活动1成果:官网素材资源包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成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观察学生在素材收集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表现、小组讨论参与度及任务单完成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