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96572

17. 砂和黏土 教学设计 (1)

日期:2024-06-0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119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黏土,教学设计
  • cover
17. 砂和黏土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能说出砂和黏土在颗粒大小、黏性大小、渗水性强弱等方面的区别。 能力:1、初步具有设计“对比实验”做砂和黏土渗水性实验的能力。 2、学会做实验记录,从实验中得出符合实验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中养成与人合作的精神。 2学情分析 能力水平: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奇心重,对科学课学习兴趣浓厚。由于刚刚接触科学课程,喜欢做科学实验。学生的学习技能水平,在老师的科学训练下有一定的实验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但还需要教师通过引导,指导学生在主动、合作、探究学习。 本课内容涉及到通过简单的对比实验,比较出砂和黏土的渗水性强弱。三年级的学生在本节课前面学习做“小水轮”实验的时候,会有做“对比实验”的经验,这为他们学习本课的内容奠定了一定基础。 知识水平:三年级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砂和黏土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但是,对于本课的内容,通过与学生的谈话了解,学生能够识别什么是砂,但是不能说出“黏土”这个概念,而土壤是下一节课的内容,黏土和砂是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两种物质的渗水性,在与随机挑出的一部分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说对哪种物质的渗水性强一些,哪种弱一些。 3重点难点 设计对比实验,比较砂和黏土的渗水性。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提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老师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大妈给了我一个黑包,跟我说里面有两种神秘的物质,并且告诉我如果地球上没有了这两种物质,人类将难以生存,我就小心翼翼的带来了,今天准备和大家一起研究一下,好不好。 2、出示两烧杯的砂和黏土的实物材料: 问:教师谈话:在老师介绍这两种物质之前,我想请同学们先自己去研究一下,认真观察、比较两种物质的颗粒大小、黏性大小? 观察要求: ①可以用任何方式找出二者关系,但是不得将两种物质撒出水槽; ②注意卫生,碰过这两种物质的手不要再与口鼻接触,避免进入身体,引发疾病。 小组一起观察、分析、讨论、汇报 预设1:各小组都能正确完成记录单; 请个别小组汇报;同时汇报实验方法; 预设2:一部分小组不能正确完成记录单; 处理:请这一部分小组代表汇报自己的结果和方法,请其他同学找出问题。 小结:砂颗粒大,没有粘性;黏土颗粒小,有粘性。 这两种物质是什么?你能否说出它们的名字? 学生观察,提问题 预设1:学生能正确回答出砂和黏土; 预设2:学生能大概说出“沙子”、“土”等不合规范的概念。 处理:直接纠正,说出我们在科学上对这两种物质的名字。 活动2【讲授】认识砂和黏土的用途 1、教师谈话:砂和黏土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什么作用呢? 预设: 1、种植物;处理:出示植物,并浇水。(等待水渗下去) 2、铺路。处理:追问用砂还是用黏土?为什么?雨天两种路会怎么样?(引导了解渗水性概念。认识什么现象叫强?什么现象叫弱?) 3、其他正确作用但是无法引导向渗水性研究的回答…… 处理:教师谈话,有一次,刚下完雨,老师带外面去,结果发现在同一个地方,有一片铺满了砂的地,有一片铺满了土的地,砂地上看不到一点水,但是土上面却有很多积水,老师当时就想,难道是下雨了时候只下了土的这一边,砂的这一边没有下吗?同学们,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回答、引导向渗水性的研究。 用浇花的例子解释“渗水性”的概念; 2、教师追问:砂和黏土的渗水性谁的强?谁的弱?如何证明你的观点? 3、问:实验名称叫什么?…… 活动3【活动】设计实验并操作 1、给出材料和记录单 教师谈话: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一下,如何通过实验证明你的观点。 2、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方案。 预设1:学生能设计对比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