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65775

九下历史 第二课 俄国的改革 导学案(无答案)

日期:2025-10-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1次 大小:6974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九下,历史,第二,俄国,改革,导学案
  • cover
XXXXXX学校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导学案编号:25—26—9LS2-1.2 课题 1.2俄国的改革 第 周 第课时(总第 课时) 课型 达标课 主备人 审核 学习目标 1.理解彼得一世改革对俄国发展的意义;知道俄国的领土扩张;。 2.认识1861年农奴制改革对沙皇俄国发展的意义;通过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理解废除农奴制的影响和局限性。 3.认识到落后的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桎梏;通过对俄国两次改革的学习认识到改革是强国之路 重点: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 难点: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 导学过程 个性化笔记 一、【新知导入】 1.1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1.16世纪初,莫斯科公国建立起统一的俄罗斯国家。伊凡四世执政期间采用“沙皇”称号。 2.俄国发展过程中两次重要的改革: (1)彼得一世改革 (2)废除农奴制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 3.彼得一世改革: (1)目的: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2)内容: ①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加强中央集权和沙皇的专制权力。 ②军事:创办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③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④文化教育: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⑤社会习俗:提倡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3)影响: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4.废除农奴制改革(也称为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根本原因: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 (2)时间:1861年 (3)改革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4)主要内容:①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5)影响: ① 积极: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局限: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1.2学思答辩、合作探究 材料一:为解决劳动力问题,彼得一世于1721年颁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以维护农奴制度不可侵犯。……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广大农民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严重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到19世纪中叶,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 材料二:在俄国反对拿破仑的战争中,一些青年军官感受到了西欧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为推翻落后的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积极宣传民主思想,1825年12月发动武装起义,结果起义失败。1825-1855年俄国农奴不堪忍受压迫,先后发动反抗暴动500多次。基于对农奴制度弊端的清醒认识,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促使社会各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材料三: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彼得一世对待农奴制的态度,并概括19世纪中叶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最大障碍的原因。 态度:维护或强化。原因:缺乏自由劳动力;限制国内市场扩大。 (2)依据材料二指出俄国不同阶层为了促进社会转型分别做出的努力。 青年军官:宣传民主,反抗专制,发动武装起义; 农奴:不堪压迫,多次进行反抗暴动;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顺应历史潮流,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 (3)材料三认为186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