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66652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卷--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14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0次 大小:11053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第三,九年级,化学,2024,人教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测试卷 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表面通过探针移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 B.这两个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C.该操作说明原子是最小粒子不能再分 D.上述操作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答案】C 【详解】A、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表面通过探针移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表面通过探针移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用原子组成的汉字,故这两个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该操作过程是物理变化,不能说明原子是最小粒子不能再分,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表面通过探针移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该操作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H B.H+ C.H2 D.2H 【答案】C 【详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氢气()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因此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 A、 H表示氢原子,A错误; B、表示氢离子,B错误; C、 表示氢分子,C正确; D、 2H:表示两个独立的氢原子,D错误。 故选 C。 3.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水银温度计汞柱上升———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B.开坛十里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CO能燃烧,CO2不能燃烧———不同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轮胎充气后膨———分子间间隔变大 【答案】A 【详解】A、水银温度计汞柱上升的原因是温度升高导致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而非分子体积变大,汞是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温度变化影响的是原子间隔而非体积,A错误; B、“开坛十里香”是因酒精等物质的分子不断运动并扩散到空气中的结果,B正确;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构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不同,导致两者的化学性质不同,C正确; D、轮胎充气后膨胀是因气体分子数目增多,内部压力增大,导致轮胎材料(固体)的分子间隔变大,D正确; 故选A。 4.从以下微观示意图中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变化:Ⅰ是物理变化 B.分类:①是纯净物,②是混合物 C.结构:②③分子结构相同 D.条件:Ⅰ、Ⅱ变化时需要的条件相同 【答案】C 【详解】A、氢分子和氧分子反应生成水分子,Ⅰ变化中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不是物理变化,故A结论错误; B、由图分析,①是氢气和氧气,是混合物,②是水,是纯净物,故B结论错误; C、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②③都是水分子,分子结构相同,故C结论正确。 D、由物质的变化可知,变化Ⅰ是氢气燃烧生成了水,需要的条件是点燃,变化Ⅱ是水分子的间隔变小了,需要的条件是降温或加压等,变化时需要的条件不相同,故D结论错误。 故选:C。 5.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答案】D 【详解】A、图示由同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B、图示由同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C、图示由同一种原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D、图示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符合题意。 故选D。 6.为了实现的资源化循环,将加氢合成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不变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