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66906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5-09-29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16次 大小:253221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确立,课件,28张
    (课件网)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政治认同:明确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通过学习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感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科学精神:明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符合我国发展规律的。 公共参与:了解我国近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立足实践。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并积极投入实践,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课标要求 素养解读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矛盾与根本任务。 难点: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评价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的成就与曲折。 中国航天能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国之脊梁、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CONTENTS 从钱学森的选择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总议题 01 归途与基石———钱学森为何在此时归来? 02 变革与舞台———社会主义制度如何为“两弹一星”奠基? 01 归途与基石———钱学森为何在此时归来? 议学情境一 钱学森归国之路并不顺利,充满了惊险和坎坷,为什么他会放弃美国优渥的条件冲破重重阻拦也要坚定回国 让我们一起连线钱学森爷爷..……… 问题1:结合课本内容思考:钱学森先生为什么选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回来?当时的中国具备了让他回来并施展才华的条件吗? 议学情境 37010 政治保证 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无产阶级处于领导地位,有条件运用国家政权实现自身的目的。 有利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已经包含有社会主义的因素,特别是将没收的官僚资本转化为国营经济。 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而且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正确思想的指导。 建设目标 工业基础薄弱,个体农业生产落后,人民生活贫困,经济需要有序恢复和发展。 条件具备、目标明确,可以进入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过渡时期的历史背景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经济条件 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重要经验 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为社会主义改造提出了迫切要求 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外部环境。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 37010 1949年 1978年 改革开放 新中国成立 1956年 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艰辛探索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从1949年到1956年,整体上讲就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也可以说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因此我们也把这段历史叫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2. 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7010 改造后性质: 改造方式: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前性质: 改造行业: 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 资本主私有制 生产 合作社 生产 合作社 公私 合营 个体农民私有制 个体工商业私有制 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革命。(抄到P26第一段左边)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名词点击:三改(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 议学情境二 议学情境二 问题2:为什么说这场变革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呢?(成就+意义) ②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