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67364

第1课 美术作品的创作(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精品课教学课件

日期:2025-11-19 科目:美术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3239492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美术,精品课,美术鉴赏,人教,高中,1课
  • cover
美术作品的创作 PICTURE 人教版《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 观看视频,请同学们思考,视频当中展现的是什么场景? 大家知道画面当中描绘的是什么场景了吗? 仔细观察画作与真实的照片有何不同? 《开国大典》油画 董希文 1953年 《开国大典》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刻。画家为了体现主席伟岸形象及与人民群众的呼应关系,将城楼柱子进行删减,扩大空间感等,由此看出好的艺术作品并不是对于生活的直接描绘,而是经过艺术家的加工。 问题一 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什么 CONTENTS 《愚公移山》 纸本设色 徐悲鸿 1940年 徐悲鸿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个主题的作品呢? 这个故事出自《列子 汤问》讲述了愚公为了搬走挡在门前的两座大山,不畏艰难,坚持不屑,最终感动天地,天地派大力神将山移走的故事。 作品创作于1940年,正值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彼时徐悲鸿应泰戈尔之邀,赴印度讲学举办画展宣传抗日,这期间创作了《愚公移山》。 创作背景 创作意图 在国难当头之际,徐悲鸿借古喻今,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来表达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坚定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团结一心,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ELEPHANT INDIAN 作品的创作意图和题材确定后,画家又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搜集素材的呢? 徐悲鸿在印度讲学之际,不断的收集和寻找创作素材,绘制了大量的人物劳动场景的素描、速写还有线描画稿,愚公移山中人物的原型皆是印度人,徐悲鸿曾说,虽然是印度人,但都是勤劳的劳动者,形象不同于中国人,但意义是一样的。由此可见,《愚公移山》中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人物都皆有出处,都源于生活。 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愚公移山》 手稿 徐悲鸿 1940年 1.感受生活,选定主题,搜集相关资料。 2.从生活中搜集素材,提炼创作素材,绘制手稿。 体验 构思 艺术源于生活 美术创作是艺术家对于现实生活的审美表达,所有的创作都离不开时代生活,离不开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和研究,所以我们会说“:艺术源于生活!” 学习探究活动一: 请思考,为了使作品传达出动人心魄的精神力量,徐悲鸿对作品进行了怎样的艺术处理?分小组探究,完成任务单。 {DA66E8A0-7AB1-4C29-9E12-96ABF7994F0A} 《愚公移山》 画面构图 人物造型 艺术特色 顶天立地式构图体现力量感,人物排布或高或低、远近结合,产生画面视觉的节奏变化,加强空间纵深感。 人物神情自然逼真,姿态生动自如,借用印度男模特形象,首创直接用全裸体人物进行中国画创作。 将西方素描融入中国水墨画,人物轮廓用勾线的方式,人物衣纹延续了中国传统的画法,但壮年的男子身体结构与体积的塑造借鉴了西方的写实技法,作品既有笔墨韵味又不失神采与细节。 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愚公移山》 手稿 徐悲鸿 1940年 1.感受生活,选定主题,搜集相关资料。 2.从生活中搜集素材,提炼创作素材,绘制手稿。 3.安排构图、造型与色彩,精心经营画面 4.根据需求调整与修改画面,有力表达主题 5.完善细节并收尾 艺术高于生活 问题二 美术作品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观看视频,然后假设“我是籍里柯”,给大家介绍《梅杜萨之筏》的创作背景及意图。分小组探究,完成任务单。 学习探究活动二: 学习探究活动二: “假如我是籍里柯”,介绍自己的作品《梅杜萨之筏》的创作过程及构思。 {DA66E8A0-7AB1-4C29-9E12-96ABF7994F0A} 《梅杜萨之筏》 创作背景 创作意图 材料搜集 1816年7月,法国护卫舰梅杜萨号触礁失事,被遗弃的150人自制救生筏,在海上漂流了12天,人们绝望疯狂,互相残杀,最后10人幸存。惨案发生后,法国路易十八政府企图掩盖真相,激起了公愤。 画家以艺术形式还原这一惨案,创作一张饱含激情和想象力的画,让它再现出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