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67384

1.3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课件(共22张PPT1个视频)-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必修2

日期:2025-09-28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868975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人教,生物,学期,高二
  • cover
(课件网)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问题探讨】 1、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2、春夏时节,草木繁盛,植食性动物食物充足,出生率提高,死亡率降低,秋冬时节则相反。植食性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又会影响肉食性动物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种群密度 死亡率 性别比例 年龄结构 预测变化方向 间接影响 迁入率迁出率 直接 决定 直接决定 影响 出生率 【复习旧知识】种群的数量特征 影响种群重要特征的因素,就是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因素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阳光 温度 水 种内和种间关系 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 郁闭度: 郁闭度大 郁闭度小 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思考.讨论 一年蓬 加拿大一枝黄花 刺儿菜 郁闭度 0 0.2 0.4 0.6 0.8 1.0 一年蓬 15.3 13.5 10.8 7.4 4.3 2.4 加拿大一枝黄花 10.4 9.5 6.1 5.6 3.0 1.2 刺儿菜 3.7 4.3 8.5 4.4 2.2 1.0 分析人工林调查数据(几种草本植物种群密度平均值,单位:株/m2) 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思考.讨论 1、阳光 2、不同植物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不同 3、除光照外,还受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即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 林冠层郁闭度低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1.阳光: 林下植物种群密度高 林下光照强度高 一、非生物因素 种子春季萌发 蚊类等昆虫无法越冬 2.温度: 一、非生物因素 3.水: 干旱缺水使许多动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 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和孵化。干旱时,蝗虫的天敌,如青蛙、蟾、鸟类等数量减少,就更容易爆发蝗灾。 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 热带雨林 (1)春夏时节动植物种群普遍迅速增长,除气温升高外,日照延长、降水增多也是重要原因; (2)对于动物来说,食物日益充足也是导致种群增长的重要因素; 一、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种群内部的生物因素 随着种群的增长,种内竞争会加剧,从而使种群的增长受到抑制 01 种群外部的生物因素 森林中不同植物竞争阳光和养分,草原上非洲狮与猎豹竞争猎物 02 二、生物因素 资料1:1934年,生态学家高斯选用了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草履虫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相等数目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以一种杆菌为饲料,放在某个容器中培养。结果发现: 种群外部的生物因素 02 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之间是竞争关系,竞争力弱的数量会不断下降 种间竞争 种群外部的生物因素 02 捕食 资料2. 生活在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的猞猁捕食雪兔。研究人员在90多年的时间里,对猞猁和雪兔的种群数量做了研究, 结果如下图所示。 条件 对于猞猁 猞猁种群出生率 猞猁种群死亡率 雪兔 雪兔 食物充足 食物缺乏 如此循环,二者的种群数量是相互影响的,是循环因果的关系。 条件 对于 猞猁 猞猁 种群 出生率 猞猁 种群 死亡率 猞猁种群数量 雪兔↑ 食物 充足 ↑ ↓ 雪兔↓ 食物 缺乏 ↓ ↑ ↓ ↑ 条件 对于 雪兔 猞猁↑ 捕食压力增大 猞猁↓ 捕食压力减小 种群外部的生物因素 02 捕食 你能举出其他因果循环的实例吗? 循环因果关系 P17 1.读取方框所圈出的等8个时间段,可以看出,每次波动都是 先增加达到波峰, 后增加达到波峰; 先减少降到波谷, 后减少降到波谷。并且雪兔的个体数量要比猞猁的个体数量 。 雪兔 猞猁 雪兔 猞猁 多 除顶级捕食者外,每种动植物都可能是其他某种生物的捕食对象,每种动物都需要以其他生物为食。 如果食物匮乏,动物种群会出现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的现象。 种群外部的生物因素 02 捕食 作为宿主的动物被寄生虫寄生,细菌或病毒引起传染病,也会影响种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