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综合测评卷(二) 1.A [解析] 小李说的“使用”语义不同于小张说的“使用”,小李的回答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不符。 2.A [解析] 漫画属于形象思维,它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以运行方式的想象性为主要特征,①③符合题意。以抽象的思维形式反映认识对象,能动地概括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抽象思维的特点,②④不符合题意。 3.D [解析] 材料不涉及超前思维,没体现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和预测性,A排除。比喻的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且材料未涉及类比,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形象思维,没体现抽象思维,不涉及抽象思维具有思维表达的严谨性,排除C。前人以“丝”谐音“思”来比喻思念;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这表明形象思维具有思维表达的情感性,D正确。故本题选D。 4.C [解析] 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①错误。前一个“没有失掉”指的是原来就有的东西依然存在,后一个“没有失掉”指的是根本没有的东西也仍然存在,二者不是一个概念,这一推理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诡辩论的错误,②③正确。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④错误。故本题选C。 5.A [解析] ①②属于特称肯定判断,形式相同,符合题意。③属于全称肯定判断。④属于单称肯定判断。故本题选A。 6.D [解析] “所有的S都是P”和“有的S不是P”相互否定,故A错误。S在前提中是不周延的,换位后在结论中周延了,违反了换位法的规则,故B错误。“所有的S不是P”和“有的S是P”相互否定,故C错误,D正确。故本题选D。 7.A [解析] 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①②都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符合题意。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③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④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故本题选A。 8.B [解析] 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后,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我国此后近30年发展的美好蓝图,这一部署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和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①④符合题意。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②错误。社会发展是不断辩证否定的过程,③错误。 9.D [解析]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根据此定义可知,③④属于性质判断,符合题意。中国位于亚洲东部,这是一个关系判断,①不符合题意。张三比李四大五岁,李四比王五大五岁,这是关系判断,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0.B [解析] 材料中“得到别人的尊重”是“过得舒心”的必要条件;从“如果你犯了法,你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你受到法律的制裁,别人就会看不起你;如果别人看不起你,你就无法受到尊重”可知,“犯法”是“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充分条件,再结合“只有得到别人的尊重,你才能过得舒心”可知,“你犯了法,日子就不会过得舒心”,B分析正确。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中,肯定后件,无法必然肯定前件;否定前件,无法必然否定后件。在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中,肯定前件,无法必然肯定后件;否定后件,无法必然否定前件。所以由“不犯法”不能推出“日子就会过得舒心”,由“日子过得不舒心”不能推出“犯了法”,A、C错误。由“别人看得起你”无法推出受尊重,也就无法推出“日子就会过得舒心”,D错误。故本题选B。 11.D [解析]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题中未体现,A不选。材料没有涉及类比和比较,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比较的目的是区分不同点和相同点,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认识方法,B、C不选。材料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的对象,运用了比喻,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