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68592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课件)(共39张PPT) 高二上学期历史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10-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262815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二,必修,选择性,统编,历史,学期
  • cover
(课件网)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标要求: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重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与原则;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历程及成就;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就及其影响。 难点:结合国际形势理解新中国外交的方针和政策。 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成就 “文革” 过 渡 时 期 1949年 1956年 1966年 197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78年 新时期 徘徊 新时代 2012年 建国初期 外交奠基 50年代末至 60年代初 逐步冲破封锁 70年代 外交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 外交新发展 十八大以来 中国特色 大国外交 概念解析 05 01 02 03 04 国家实力(决定性因素) 国家利益(根本因素) 国际形势 社会制度 领导人的智慧 外交: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通常指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 意识形态 历史传统、宗教信仰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建国初期———70年代) 壹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20世纪50年代) 国际 国内 两极格局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美苏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敌视和封锁中国政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权急需进一步巩固,经济上百废待兴 1.根据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面临的困境? 材料:在血与火的斗争中诞生的新中国,此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实行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和外交上不承认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于摇篮之中。 刚刚取得民族独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孤立无援。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打破外交封锁,在维护主权独立的前提下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政权巩固拓展国际空间。 方针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使我国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20世纪50年代) 2.外交政策(总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具体外交方针: 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革命外交 “一边倒”是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是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平等性 结盟性、意识形态色彩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革命性 思考: 独立自主政策与“一边倒”矛盾吗? 特点:平等性、革命性及意识形态色彩、过渡性。 核心素养:谈谈你对新中国制定“一边倒”的理解? 材料1:“一边倒”是当时中共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为处理新中国与前苏联的国家关系而提出的外交方针。这一选择并非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也并不主要是应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对策。随着中共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新中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便生成了,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对这些利益的考虑。 ———摘编自关锦伟《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 材料2:“一边倒”的实施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 ———游艳丽《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 影响: (1)积极:①有利于打破美国的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