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68815

9.2 欧洲西部 复习教案(表格式)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10-03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27925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欧洲,西部,复习,教案,格式,人教
  • cover
教 学 设 计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下学期 授课教师 课 题 亚洲 欧洲西部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认识区域,学习初中区域地理的第一课。在整个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七年级上册所学的地形、气候、河流等知识运用到某一个具体区域的分析过程中;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等其他区域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启发学生以学习亚洲、欧洲西部为例,掌握认识区域的思路和方法。教材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湖等自然环境的特点,并且要分析各个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经过半年的地理知识学习,已经掌握自然环境要素一般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基本读图能力和简单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对于区域的认识尚未形成一般性的思路方法,属于初次接触区域地理。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自主读图分析内容,总结出特点,归纳出某区域的自然环境,进而引导学生构建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框架,形成一般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 课标要求 课标解读: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并依据亚洲和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特点,判断亚洲和欧洲西部所处热量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概况。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亚洲和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 教学目标 阅读地图和资料,准确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并分析其对河流、气候的影响。 (区域认知) 阅读地图和资料,准确说出亚洲的气候特征,并分析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 阅读地图和资料,通过对莱茵河的分析,总结分析河流航运价值的方法。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教学重点 1.亚洲和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中欧班列的运行路线、特点,以及其在促进亚洲与欧洲西部经济联系中的重要作用。 3.地理环境对亚洲和欧洲西部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透彻分析亚洲和欧洲西部气候的形成原因,以及气候与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关系。 深入理解中欧班列对沿线地区产业布局、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机制,以及其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战略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新课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中欧班列在铁轨上飞驰,穿越广袤大地,途径不同城市和地区的视频。视频展示中欧班列从中国城市出发,一路向西,经过沙漠、草原、山脉,最终抵达欧洲城市的画面。 播放结束后提问:“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中欧班列。大家知道中欧班列连接了哪两个大洲吗?它在这两个大洲的经济交流中可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回忆亚洲和欧洲的相关知识,从而引出本节课将结合中欧班列复习亚洲和欧洲西部的内容。 新课讲授 任务一:地理位置(亚洲、欧洲西部) 活动1.阅读教材2-10页,据图说出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哪些方面。 地理位置: (亚洲、欧洲西部) 半球位置:主体位于   半球、    半球。 纬度位置:位于11°S~81°N,北极圈穿过其北部,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地跨    、    、   三个温度带及高、中、低三个纬度带。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世界上跨   最广,    距离最长的大洲。 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亚洲占据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分,东临    洋、南临    洋、北临    洋、西与欧洲相接。 读图总结:赤道穿过亚洲南部的岛屿,北极圈和北回归线分别穿过亚洲的北部和南部,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易错提醒:亚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吗? 温故知新: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4.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