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质量测评(二)(第三章) (4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全球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例关系的是( ) 山西地质博物馆“远古物种”展厅中,展示有2.3亿年前生活的“中国肯氏兽动物群”的化石标本,肯氏兽的化石在中国、南非以及美洲大陆均有发现。读图,完成2、3题。 2.能找到肯氏兽化石的大洲可能有( )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3.肯氏兽原本生活在同样的地理环境中,现在它们的化石却远隔重洋,可以用于证明( ) A.气候的变化 B.大陆漂移 C.动物大迁徙 D.海平面下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读世界大洲和大洋分布图,完成4、5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两大洲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 B.E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洋 C.甲是半岛,乙是岛屿 D.②大洲东临H大西洋,西临F太平洋 5.图中④白令海峡沟通了( ) A.北冰洋、大西洋 B.太平洋、印度洋 C.北冰洋、太平洋 D.太平洋、大西洋 陆地地形是陆地表面各种高低起伏形态的总称。下图为各大洲陆地地形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 ) A.亚洲的① B.非洲的② C.南美洲的③ D.亚洲的④ 7.世界上有很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图中⑤表示( ) A.喜马拉雅山脉 B.阿尔卑斯山脉 C.落基山脉 D.安第斯山脉 古生物学家在青藏高原地区发现了距今约2 500万年的棕榈叶片化石。现存的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图为板块分布示意图(局部)和棕榈叶片化石图。据此完成8~10题。 8.据材料推测,2 500万年前青藏高原“年轻时的模样”可能是( ) ①温暖湿润 ②寒冷干燥 ③海拔较低 ④雪山连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导致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变化的原因是( ) A.人类活动 B.海平面上升 C.地壳运动 D.火山喷发 10.图中阿尔卑斯山脉是由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D.非洲版块与印度洋板块 五一假期期间,同学们到郊外参加野外考察,下图是小刘同学绘制的该山体示意图和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小刘同学给同学们介绍该示意图中表示的山体部位名称,正确的是( ) A.a处海拔比四周低,为山峰 B.b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脊 C.c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D.d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谷 12.在考察活动中,老师要求同学们尽量贴近河岸行走,那他们会选择 ( ) A.b处 B.d处 C.b处和d处都可以 D.a处 某中学地理小组到某一山区研学。图1为该山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图2为该地正在建设的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景观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丁处的海拔可能是( ) A.350米 B.250米 C.150米 D.50米 14.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适宜建在(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5.图中甲、乙两点连线形成的地形剖面图可能是( ) ———探石爱好者联盟”队员赴苏州西郊砚瓦山开展研学活动。下图为砚瓦山等高线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同学们在甲处采集到了贝壳化石,说明此处曾经有( ) A.火山喷发和地震活动 B.大规模的海陆变迁 C.气候变化和冰川消融 D.强烈的人类活动 17.关于考察沿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垂钓基地位于山谷附近 B.丙位于地势平坦的鞍部 C.甲、乙的高差约为40米 D.丁处为聚落集中分布区 (2024·贵州学业考)2023年2月,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突发7.8级地震,并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了多次余震,给两国人民带来极大灾难。如图示意土耳其位置,据此完成18~20题。 18.土耳其( ) A.北临黑海 B.地跨亚非两大洲 C.位于西半球 D.位于低纬度地区 19.土耳其地震频发,主要是因为( ) A.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