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69187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世界的聚落》素养评价试卷(含解析)

日期:2025-11-13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3次 大小:5285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地理,解析,试卷,评价,素养,世界的聚落
  • cover
第二节 世界的聚落 1.“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诗句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A.乡村,这里有板桥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城镇,这里有道路 D.城镇,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新考法·思维拓展)(2024·长沙学业考)传统民居反映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读图,完成2、3题。 2.如图所示的民居风格迥异,反映了亚洲( ) ①河流短小 ②气候复杂 ③地形多样 ④降水均匀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甲地木屋结构有利于( ) A.抗震 B.防风沙 C.防寒 D.防火灾   (素养提升·人地协调观)(2024·南通模拟)“川西林盘”是一种村民院落与树林、河流、耕地融合的聚落形态,是我国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地区独有的田园景观。林盘外是水稻田,林盘内是起居空间,林盘密集种植树、竹。房舍、林木、农田和灌渠相辅相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如图为林盘景观图和林盘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川西林盘形成的自然条件有( ) A.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B.气候高寒,物种匮乏 C.山高林密,地表崎岖 D.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5.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 ) ①拆迁合并,扩大林盘的规模 ②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 ③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 ④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关键能力提升练   《桃花源记》中这样描写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相闻……”读甲骨文“聚”和“落”的解释示意图,完成6、7题。 6.“桃花源”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A.城镇,“阡陌交通” B.乡村,“屋舍俨然” C.城镇,“土地平旷” D.乡村,“良田、美池” 7.结合“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聚落是人类聚居的各种形式的场所 B.聚落内部只能生活,不能生产 C.聚落的形成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 D.聚落的形成与交通密切相关   (2024·贵州学业考)聚落遗址是古人类居住、活动的场所。研究发现,洞庭湖水域面积变化直接影响了古人类聚落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水退即进,水进则退,择高而居”的特点,且古人类聚落与水源地的距离基本不超过3千米。如图示意新石器时期部分聚落遗址分布。据此完成8~10题。 8.与屈家岭文化聚落遗址相比,龙山文化聚落遗址数量大幅增加的直接原因是( ) A.气温急剧下降 B.湖面范围减小 C.降水快速增加 D.湖面范围扩大 9.图中古人类聚落距离水源较近,主要是为了( ) A.采集野果 B.便于狩猎 C.方便取水 D.欣赏风景 10.古人类选择湖边地势较高的地方居住,主要是为了躲避( ) A.台风 B.雷电 C.野火 D.洪水   (2024·重庆模拟)西江千户苗寨位于我国贵州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苗寨民居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就地取材,图1为传统苗居(吊脚楼)竖向分层功能示意图,图2为苗寨局部景观照片。据此完成11、12题。 11.对传统苗居的叙述,合理的是( ) A.传统苗居建筑多为木质结构 B.从传统苗居建筑材料来看有利于防火 C.阁楼贮藏粮食不利于防潮隔湿 D.苗居建筑屋顶坡度大体现该地区降水稀少 12.根据当地的自然特征,苗寨道路多修建成“之”字形,主要考虑( ) A.地形条件 B.建筑物分布 C.植被种类 D.气候条件 13.(2024·佛山模拟)小文暑假跟随父母去广东省旅游,参观了清远南岗千年瑶寨。清远南岗千年瑶寨是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最有特色的瑶寨,堪称世界建筑奇观。千年瑶寨依山傍水,建筑风格独特,以石头和木材为材料,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之上。近年来,千年瑶寨以瑶族长鼓舞、瑶族刺绣、排瑶民歌等“音乐+旅游+非遗”的形式,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请你结合以下图文资料,帮助小文完成下列问题。图1为南岗瑶寨及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图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