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2024·福建学业考)某自然保护区内有一处人工水塘。干季时,每天都有大量野生动物前来饮水,摄影师前往拍摄。读表,完成1~3题。 某自然保护区某日不同时段的气温与可拍摄到的动物 时段/时 气温/℃ 野生动物 0—6 21~27 花豹、狮子 6—12 21~40 珍珠鸡、斑马 12—16 40~43 斑马、狒狒 16—22 28~40 黑斑羚、狮子 22—24 27~28 长颈鹿、大象 1.当日6—12时和12—16时都能拍摄到的动物是( ) A.狮子 B.斑马 C.黑斑羚 D.珍珠鸡 2.当日最低气温大致在( ) A.6时 B.12时 C.14时 D.16时 3.当日此地气温日较差为( ) A.21℃ B.22℃ C.32℃ D.43℃ 4.下图表示某地气温变化情况,有关该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左右 B.该地可能位于北半球海洋上 C.该地气温日较差约为7℃ D.该地气温年较差约为7℃ 下图为某区域12月份等温线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区域中最低气温出现在( )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6.根据等温线疏密程度判断,图中气温差异最小的区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4·延安质检)世界气温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读北美洲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7、8题。 7.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1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 ) A.-10℃ B.0℃ C.10℃ D.20℃ 8.北美洲1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大致是( ) A.自南向北递增 B.自东向西递减 C.自南向北递减 D.自东向西递增 关键能力提升练 (地理与观测)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冬至日来到济南气象台,开展参观、观测、体验等活动。结合框图,回答9、10题。 9.框图中,各数码与填入的内容,合适的是( ) A.①确定风的来向 B.②测量河流流量 C.③观测大气温度 D.④记录天气状况 10.该学习小组模拟预报当地次日的天气,不可信的是( ) A.日平均气温为35℃ B.空气质量状况良 C.多云转晴 D.北风3~4级 下图为同纬度峨眉山及重庆气温测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造成峨眉山和重庆气温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12.我们可以用这个原理来解释下列现象中的(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3.(素养提升·地理实验)某地理小组为了理解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进行了一次实验。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过程】 把初始温度相同的一盆沙土和一盆水放在太阳下暴晒15分钟,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记录下来;再把沙土和水同时移到空调室内约15分钟,再次测量温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对比】 (1)通过左图及表中信息可以看出,同时对沙土和水加热, 升温快。由此推测夏季时,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 气温较高。 (2)同时把暴晒后的沙土和水移到空调室内一段时间后, 降温慢。由此推测冬季时,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 气温较高。 【实验结论】 (3)受海陆位置影响,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夏季陆地气温 海洋气温,冬季相反。 【实践应用】 (4)试描述图中五个城市自西向东气温变化规律。 地理实践力主题学习 14.活动主题:气温的观测与变化实践活动 活动目的:通过气温的观测、记录与实验,认识气温的变化特点,通过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活动一:室外考察 把温度计、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等观测仪器放置在百叶箱中(图1),观测实时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自动气象站对气温能够进行实时观测,并每逢整点记录一次。 图2 活动二:室内分析 (1)张明收集了当天济南24小时气温数据(下表),尝试绘制气温日变化曲线(图2),但只完成了一部分,请根据表格中信息,帮助张明完成图2绘图。当天气温日较差是 。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18 17 17 15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