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70236

1.3《庖丁解牛》课件(共4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0-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62937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庖丁解牛,课件,42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庖 丁 解 牛 《庄子》 庖丁 膝之所踦 砉然 騞然 盖至此 批大卻 导大窾 技经肯綮 大軱 发于硎 有间 謋然 páo yǐ xū/huā huō 正音标注 hé xì kuǎn qìng gū xíng jiàn huò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及其基本思想,对比道家与儒家的不同。 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3.理解“解牛”高超技艺中蕴含的“道”,进而把握故事的寓意。 4.了解《庄子》以寓言说理的特点。 庄子(约前369-前286) 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 他曾在家乡做过漆园吏,不久即隐归,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 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像(来自网络) 一、走进作者 《庄子》又名《南华经》,由庄子及其后学所著,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和政治观。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现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中《内篇》一般认定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庄子》 作品简介 --二、写作背景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是非常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沧桑巨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了迷茫。庄子针对人在残酷现实不能任其本性无拘无束生活、面临无情摧残难以尽享天年的现实,被迫随时随地悚然惊心地谨慎藏锋,适时顺应,无求远害,想在复杂的斗争的骨节缝中寻找一个空隙,把它作为保全生命的安乐窝,以便在这乱世中游刃有余地活下去。这篇寓言体现的就是这种心境。 “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 三、解题 庖丁:名为“丁”的厨师。一说是庖:厨师。“丁”指从事专门劳动的人。如“园丁”“家丁”。 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古汉语中的一种人物称谓法 补充拓展 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习惯以“职业+名”的方式。 师襄:就是名叫襄的乐师。 师旷:就是名叫旷的乐师。 弈秋:就是名叫秋的围棋高手。 优孟:就是名叫孟的优伶[líng](戏曲演员的统称)。 匠石:就是名叫石的匠人。 医和:就是名叫和的医生。 本文共四个自然段,可分为几个层次?并简要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 第1段 写庖丁解牛的场面,反映其技艺高超。 第二部分 第2、3、4段 写庖丁与文惠君的对话,表现庖丁解牛经历的三重境界。 四、脉络梳理 品读第一自然段 五、文本解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 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替,给 剖开,分割 踩 抵住,指宰牛之时用膝盖抵住牛 “响” 又 合乎音律 进 节奏 音节助词, 无实意 “所”字结构 “所”+动词=名词性词组 互文修辞 文本解析 《桑林》是商朝的一种大型的、国家级的祭祀活动。史载,商汤祈雨成功后,万民一片欢呼,作歌颂扬汤之德。因商汤祈雨是在宋国睢阳的桑林门,所以乐曲取名为《桑林》,后人称其为《汤乐》。 《经首》相传为尧时的乐曲。郑玄说是黄帝所作,尧修改并推广的。 共同特征 古代圣君,愉悦又庄严的音乐。 作 用 侧面表现庖丁打通解牛与音乐的界限,将血腥上升为艺术,给观众带来了极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