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70630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第1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30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445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中国,地理,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 cover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学科(2024年版)课时备课 课题 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课时序号 主备人 集体备课与审核团队 八年级地理备课组 时间 课标要求与教学分析 (一)课标要求 1.运用中国外流区与内流区分布图,描述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布范围及界线(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说出外流河与内流河的主要特征。 2.结合地图,识别长江、黄河等主要外流河,塔里木河等主要内流河,以及鄱阳湖、洞庭湖等主要湖泊,归纳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规律。 3.通过图表分析、案例探究等活动,理解流域、水系等基本概念,提升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能力,认识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联。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章节的重要内容,承接“中国的气候”,为后续学习长江、黄河奠定基础。教材以“外流区为主”为核心,围绕“流域与水系”“外流区与内流区”“主要河流与湖泊”展开,先阐释河流相关基本概念,再呈现我国河流空间分布格局,既体现地理学“区域差异”的核心逻辑,又渗透“人地协调”的生态理念,同时结合京杭运河等人工河流,衔接“交通建设”等现实议题。 2.学情分析:初中生对河流有生活体验(如家乡的河流),但对“外流河”“内流河”“流域”等专业概念理解模糊;能识别简单河流分布图,但难以结合气候、地形分析河流分布规律;对京杭运河等人工河流的功能(航运、灌溉)有零散认知,可通过“运河与古代交通”的关联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对直观性强的地图、视频类学习资源接受度高,可通过动手绘图突破抽象难点。 教学 目标 1.区域认知:能在地图上准确指出外流区与内流区的界线,识别主要外流河(长江、黄河、珠江等)、内流河(塔里木河)及主要湖泊(鄱阳湖、洞庭湖),描述其分布特点。 2.综合思维:结合气候(降水)、地形等因素,分析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差异(如外流河水量大、季节变化与降水一致;内流河水量小、多季节性河流)。 3.地理实践力:通过绘制“中国外流区与内流区分布简图”,标注主要河流与湖泊,提升地图绘制与信息提取能力;结合生活实例,说明河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家国情怀:从京杭运河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中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认识河流在水资源供给、航运等方面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树立保护河流生态环境的观念。 教学 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布及界线(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2.外流河与内流河的主要特征(水源补给、水量、汛期、归宿等)。 3.我国主要河流(长江、黄河、塔里木河等)与湖泊(鄱阳湖、洞庭湖等)的分布。 (二)教学难点 1.理解流域、水系的概念,区分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本质差异(是否最终注入海洋)。 2.分析气候(降水)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如外流河汛期与雨季一致,内流河依赖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教学准备 1.教具:中国外流区与内流区分布图、中国主要河流湖泊分布图(分层设色挂图)、外流河与内流河水文特征对比动画视频、京杭运河航运景观视频。 2.学具:空白中国轮廓图、彩色铅笔、外流河与内流河特征对比表(学生任务单)、流域与水系概念示意图。 3.素材:塔里木河季节性断流景观、长江中下游湖泊群卫星影像、京杭运河古代漕运场景图。 教学过程(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活动设计及意图、教法学法、预设生成等) 个性化 复备 一、教学导入 播放两段视频素材:①长江入海口船只往来繁忙的航运场景;②塔里木河夏季水流充沛、冬季断流的景观对比。提问:同样是我国的河流,长江常年有水且最终流入大海,塔里木河却夏季有水、冬季断流,且不流入大海,这反映了我国河流的什么分布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设计意图:以鲜明的河流景观差异引发认知冲突,快速聚焦“外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